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口号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我国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超1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下面和大家分享8条有用的健康小知识,希望能科学地改变生活方式,一起破除糖尿病谣言,减轻“甜蜜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 2023年版)》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8条原则和建议,可以参考管理日常饮食:

  • 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注重自我学习与健康管理。
  • 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不暴饮暴食,不随意吃零食、喝饮料,不随便增减吃饭次数。
  • 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以性味较为平和的食物以及食药物质为佳。
  • 清淡饮食,限制饮酒:油、盐、糖、酒摄入过多,对血糖、血脂和血压等代谢指标均不利。饮酒会扰乱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膳食和用药,导致血糖波动。
  • 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肉类恰当,少油、少盐、少糖。
  • 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推荐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45%~60%、脂肪20%~35%。
  • 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 积极运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但要注意,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少吃、不吃主食?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饮食控制就是少吃,每顿饭主食吃得很少甚至不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限制主食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出现恶心、便秘、头痛、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长期不吃主食可能会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失衡的状况。

饮食控制,是在控制每日总热量的基础上,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各占一定比例。

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控制总热量和均衡营养前提下,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绝对禁忌的。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只要合理控制好总热量,一些水果还是可以适度吃的。但切记千万不要多吃!可作为加餐,水果放在两顿正餐之间食用。并且优先选择升糖指数较低(GI<55)的水果,如苹果、梨、樱桃、草莓、桃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GI:西瓜

中GI:菠萝、哈密瓜、水果罐头、葡萄干

低GI:苹果、梨、桃、李子、樱桃、柑橘、草莓

“无糖食品”可以放心吃?

不可以随便吃,无糖食品中可能也有添加糖的存在。

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标签标“无糖或不含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这就意味着300毫升饮料中只要添加糖的含量不超过1.5克,仍可标注为无糖。

就算是只添加了代糖的食品,其原料中依然可能含有大量淀粉等,会在体内逐渐分解为葡萄糖,糖尿病人吃多了同样会升血糖。

胰岛素具有成瘾性?

注射胰岛素是不可能成瘾的。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糖尿病正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被抵抗等因素而产生的疾病。事实上,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副作用最小的疗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患者打胰岛素后撤不下来,并不是对胰岛素产生了依赖,而是病情已经到达了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程度。

二甲双胍具有肝肾毒性?

二甲双胍是一种经典降糖药物,不具有肝肾毒性,对肝肾本身并无损害,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放心服用。

不过二甲双胍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

Tips:二甲双胍可以影响人体对食物热量的摄取,使食物中大部分的葡萄糖不被人体吸收,同时抑制肝糖原合成,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氧化、转运。该药在降血糖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体重,消瘦型2型糖尿病患者忌用。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不一定!

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因素,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属于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但是,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是有限的,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危害更大!

有遗传易感性不可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远离糖尿病。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除遗传因素外,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还有:肥胖、巨大儿或出生体重过低、上班一坐一整天,下班一躺一整天、多囊卵巢综合征、年龄超过50岁、妊娠糖尿病。

我国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是由于增龄、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造成的。想要远离糖尿病,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多关注自身的情况。

Tips: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时关注一下自己的血糖。

大多数疾病其实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及时关注加以预防和改善。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疾病,最重要的是在于自我控制和管理。养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需要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