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一试驾者驾驶一辆华为问界M5后向碾压一辆静止比亚迪的视频流出,这结果是直接打脸余承东讽刺友商不懂AEB啊。有网友甚至说这新闻明天的头条标题必须是“华为问界碾压比亚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经过

事情经过

本次事件起因是一女性用户在东莞寮步华为智能汽车用户中心试驾,在试驾中出现的情况。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回应称,11月13日安排上门试驾时因客户倒车时误把油门当刹车踩,导致撞上后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AEB功能的未介入采取制动,余承东表示,经与ADS团队、质量沟通,车辆后向紧急制动不识别静止车辆,且手册有明确标注,挂入R档后分别2次100%油门,共持续4秒,加速度﹣5.83m/s2,驱动电机最大转速3180,最大扭矩300Nm,最大车速32.82km/h,结合外部的记录仪视频判断是客户误操作踩错了油门踏板导致。

AEB未介入制动是怎么回事

AEB未介入制动是怎么回事

余承东承认此次事故中,AEB功能未介入采取制动措施。这说明,该车安装了AEB紧急制动(刹车)系统。既然装了AEB系统,为何就成了摆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问题了,就是客户误操作,这个配方这个叙事方式,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哦,突然明白了,当初特斯拉出现事故,也是这么说的。都2023年了,AI智能识物都已很成熟了,因为别的车静止所以AEB就不起作用,这个说法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面对一辆静止的汽车,如果是面对一堵墙呢?因为墙静止,所以就让AEB熟视无睹,毫不作为?这充分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在特定条件下就是人工智障。就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后边有车,就已经无法继续后退了,华为问界M5居然能够智慧地读懂鲁迅的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难道车也可以这样创造路?那华为汽车果真是十分智慧了。

华为造车还是新兵

华为造车还是新兵

其实,余承东在微信朋友圈炮轰友商不懂造车,内涵比亚迪王传福说智能驾驶是忽悠的时候,我感觉余承东有点不谦虚。无论是李小鹏还是王传福,都是国内汽车行业的优秀老兵,而华为造车则是新兵。

试驾车主没体验到余承东说的AE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驾车主没体验到余承东说的AEB

事实上,华为并不造车,造的是车机和智能控制部分。说白了,华为造车的本质是给汽车赋予精神内核。对于传统的AEB,余承东还真不如传统车企更懂。客户和华为遇到东莞试驾中心华为问界M5尾巴翘上天的事故一点也不奇怪,过分自信带来的往往是绝对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任正非曾经多次批评过余承东,不要讲大话,少说产品优点,多说产品缺点和不足。这一点上,余承东是一点都没有听进去。作为造车新兵,尤其是智能驾驶方面,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显然是不行的。智慧驾驶一定是基于海量的路况、车况、司机经验的海量数据积累和分析,才能够让智能驾驶真正具有人类智慧。

智能驾驶安全第一

智能驾驶安全第一

从华为问界M5这次尾巴翘上天的事故来看,华为没有真正做到智能驾驶。在后向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还任由客户操作继续向后倒车,这就是无视车主安全的做法。连基本的安全行使都无法保障,这能叫智能驾驶吗?这在程序设计中就是出现了严重的BUG,代码编写者要被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驾驶也是用人命换来的,比如车辆提速会自动锁死车门的功能。因为以前的确有人在车辆高速行驶中打开车门导致出现伤亡事故,所以才有了车辆高速行驶会自动锁死车门的功能。难道传统车企会不提供高速行驶自动锁死车门,出了问题就归咎于“客户误操作”、“把油门当刹车”?

运动感知和运动探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动感知和运动探测

从造车者一窝蜂搞智能驾驶,出了问题就把皮球踢给用户的“通用做法”就知道,王传福说“智能驾驶就是忽悠人”一点都没有错。无路可走,还允许用户踩油门继续后退,一不告警、二不制动,还非要别人认可你这是智能车辆。

给全球车企一个建议

给全球车企一个建议

根据笔者对智能驾驶的理解,我愿意给全球车企一个建议,仅供你们参考。所有车辆,不管是不是号称拥有智能驾驶功能,给驾车者提供“人工安全驾驶”、“智能驾驶”、“自主驾驶”三个按键供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人工安全驾驶,也就是由司机来驾驶,以安全为最高优先权,任何已知的不安全驾驶,车辆都可以拒绝执行。选择智能驾驶,则以安全为优先的自动驾驶。最后一种自主驾驶,驾车者可以采取任何自己认为正确的做法驾驶车辆,哪怕要起飞也全由驾车自己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以上三种选择,只要证明驾车者出现车祸是因为选择了“自主驾驶”,那么所有的责任就可以理直气壮合理合法地交给驾车者自己承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是现在大多数所谓的智能驾驶,都是人机协同,自动驾驶混杂着人工驾驶。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把自动驾驶出现的问题推个一干二净。

智能驾驶不是车企说了算,而是司机们说了算

智能驾驶不是车企说了算,而是司机们说了算

现在的智能设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自以为是的闭门造车,还往往觉得自己最懂技术,不听司机们的建议。要知道,传统的燃油车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么成熟,完全是全球无数司机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提供给车企加以技术改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车企认为,我只要有实验中心、撞击测试、自动驾驶测试就可以了,这是极其错误的看法。现实中,车辆所处的环境往往是极其复杂的,试验室根本无法全部枚举并一一实验到位,并给出解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智能驾驶来说,最有效的技术方案基础是大量获取真实的人车行驶数据。包括不限于成熟司机、女司机、初学者、年轻司机、年老司机等等。不同年纪、不同驾车水平、不同脾气秉性等等,都会为驾车带来不同的风险。再加上道路环境的发杂性,例如地面积水反光与车辆灯光的识别、不同速度(包括0速度)运动物体的识别等等,这些海量的数据,不是三两年就能有的。没有足够的数据,还可以有偿购买司机的行车数据。

结语:

结语:

有时候笔者认为,车企花高薪请的工程师、设计师未必不如普通的司机有见识。只不过车企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认为司机的选择权要永远大于智能驾驶。并不是因为司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而是基于免责的考虑。因为只要自己不动、不作为,出了问题,就都是司机的责任了。以撇清责任为优先的指导思想造车,永远不可能造出一款真正人性化的智能汽车。

(百家首发,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