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冬季户外活动在出发前推测温度可能大约会落在-5~-20度之间,尤其半夜起床到接近中午前温度会比较低,还有山顶风会比较大,会需要防风避免风寒效应,时间到中午时可能会比较温暖,估计都不会有太冷的温度,由于温度低于0度,环境应该是处于较为干冷的雪地环境,为此身上的衣物做了以下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身
在穿着上行进间单穿Arc'teryx始祖鸟 Rho LT 可能略嫌太单薄所以搭配Mammut猛犸象 Eiswand Advanced ml一起当作底层使用,排汗性高、透气量也够。在低温环境下行走不会太热或太冷,而且Mammut猛犸象 Eiswand Advanced ml有帽子可以增加头部保暖。
Arc'teryx始祖鸟Proton在刚开始从出发时可以穿上,Coreloft Continuous 90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保暖功能,搭配高透气量的表布,体温控制的相当好,适用的温度范围也较广。

在天未亮之前爬上山顶时可能需搭配Alpha FL防风。Montbell Permafrost light down parka除非必须在长时间静态或是在营地休息时才会穿上羽绒,不然基本上不会把羽绒在其他时候穿在身上行走。
穿着的大原则,在出发前会感到寒冷,在行进间不会感受到热,尽量避免出汗造成冷点或是衣服的潮湿,休息时尽快加上保暖层,避免体温在休息时下降太多,如果在强度较高的活动时依然感受到冷的话,也立刻修改更正,在稜线上须注意风寒效应。

下身

因为需要较长天数的行走,底层选择羊毛内裤,一来保暖二来不会臭,再来保暖层是Rab的Power stretch保暖裤,排汗透气性佳,穿着的感觉也相当好,其实根本会忘记有他的存在,再外面一层是Mammut猛犸象的Eisfeld Advanced SO Pants好穿好看,在冬季穿相当适合,布料耐磨冰爪的保护层也有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脚部
鞋子的部分我只有一双1.5层靴Scarpa的Phantom Tech,依照攀冰的经验,鞋子内部如果湿了,之后脚会非常容易感到冷,所以在脚部的保暖方面最重要的便是保持干燥,除了行进间的一双袜子之外,一定要有第二双袜子隔天穿或是在营地穿。
我个人回到营地休息时,会尽快把脚上的袜子脱掉,换上羊毛袜,保持脚部的干爽与温暖,在睡觉休息时再把当天的袜子放入口袋或是睡袋中烘干,隔天使用,由于各只有带一双袜子并没有其他备品,所以必须特别注意不能混用,避免隔天穿着湿袜子行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部
主力手套为Rab的Power Stretch手套,唯有湿掉或是活动量不够大时会感受到寒冷,这次为避免这情况另外戴上有windstopper的mont-bell手套,测试有薄膜的手套是否可以减缓这感受。在休息时可以带上BD的Soloist,由于非常温暖,所以可以考虑直接戴上,但如果可以选购大一号会更好,少一步脱手套的步骤。
头颈部
用Mammut猛犸象 Eiswand Advanced ml的帽子当作底层,视情况搭配adisi的power stretch帽子,然后最外层是Mammut猛犸象的头盔,在休息时如果较冷可以在带上Proton的帽子,如果在稜线上风大或是有下雪的时后可以拉上Alpha FL的帽子。此次没有使用魔术头巾,改用围脖,一来比较温暖,二来行进间可以整个拉起来把脸遮住,除了保暖的功能还有防晒的功能....避免在雪地中被晒伤,还有松紧带可以调整避免在行进间一直滑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脸部与唇部皮肤的保护也非常重要,上次在四川没有好好的涂防晒,一下山就跟藏民没什么两样,所以一定要一直补,同时嘴唇避免干裂护脣膏也是非常重要的品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地
睡眠系统
睡垫为常见therm-a-rest z lite,在使用时可以折叠使用,尽量以核心保暖为主,脚的部分可以放在包包或是攀登靴上,避免直接接触地面,睡袋使用黑冰G700,睡觉时把所有衣物穿在身上,在睡前热煮水放进睡袋中增加温度。
饮食
饮水此次使用mont-bell的900ml 保温瓶,比以往一般的轻量保温瓶更轻,戴手套时也方便操作。行进间的饮水搭配Platypus的软水壶使用。
吃饭方面由于全部都是干燥食物,所以自制了一个保温袋在干燥食物加热水后可以保温较久,不会吃到一半冷掉,餐具也搭配使用snowpeak的长柄插匙。
技术装备部分由于每支队与采取的策略、路线、季节甚至型态都不太一样,这边就先不一一介绍,只在下面的细项中列出项目,不特别说明。

详细清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