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易县清西陵的主陵,雍正的泰陵妃园寝中,第二排宝顶左首第一位的下面,葬着雍正一位颇为神秘的妃子。她曾以官女子的身份受到雍正的宠爱,并被封为常在。然而,雍正的去世让她早早成为了寡妇,守了三十多年的空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清官员们没有采取行动,直到她去世七年后才发现了她的存在。让我们一起了解马常在的人生故事。1、马常在的出身关于马常在的出身,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像她这样的低级妃嫔,通常都是出身于宫女。也就是说,马常在可能是来自内务府的上三旗包衣。这些包衣女子在13岁时参加一年一度的宫女选秀,那些条件较好的会被选中进入宫中,充当宫女。相貌好、懂事乖巧的宫女会服侍高位妃子,而剩下的则只能从事一些粗活,比如端茶倒水、打扫宫殿、洗衣做饭等。当然,也有一些运气极好的宫女,会被引荐给皇帝。一旦得到皇帝的宠幸,她们的身份就会发生变化,从奴才变成主子,成为皇帝的妃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她们原本是官女子,也成为了主子。2、荣封马常在在雍正三年的后宫妃嫔中,马常在的身影并没有出现,这说明她还没有入宫。到了雍正七年正月,嫔位以下的妃嫔如下:老贵人下官女子五人、郭贵人下官女子四人、常常在下官女子四人、海常在下官女子四人、苏答应下官女子三人、启祥宫官女子二人、云惠下官女子一人、兰英下官女子一人、吉官下官女子一人。在这份宫廷档案中,其他妃嫔的身份都能确定,只有启祥宫官女子的身份不明确。然而,在七月份,马常在被封为答应,称为马答应。因此,可以推测马常在有可能是那两位启祥宫官女子之一,也就是说,她的出身是宫女。马常在的故事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她的身份和墓地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个寡妇官女子的命运令人同情,也反映了当时清朝官员们的不作为。对于马常在的生平,我们还有更多的探索空间。马常在雍正七年到雍正八年期间享受了一段相对受宠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马常在只是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少女,容貌美丽,令人注目。皇帝对刚刚进宫的少女们都有着浓厚的新鲜感,因此对她们的宠爱也相对多一些。随着宠幸的增多,皇帝的心情也变得愉悦,因此会晋升她们的地位。比如在雍正七年初,马常在只是一名官女子,但到了七月份,她被封为答应,在雍正八年的正月,又被封为常在。然而,就在马常在风光无限之时,前朝却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故。首先是和硕怡亲王胤祥的去世,接着雍正皇帝本人也生了一场重病。这次病情非常严重,甚至雍正皇帝都为后事作出了安排。然而,上天似乎眷顾雍正皇帝,到了雍正九年的深秋,他的病情逐渐好转,逐渐康复了起来。不过,此时马常在已经错过了争宠的最佳时机,病愈的雍正早已忘记了这个出身低微的常在,而是爱上了其他的女子,后来成为谦妃刘氏,也就是圆明园阿哥弘曕的生母。几年后,雍正帝离开了人世,马常在还只有二十多岁,就成了一名寡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被安排居住在寿康宫,每年能得到五十两的例银,并有三名官女子侍奉。然而,年轻的马常在之后的日子里注定要与这些太妃们一起度过余生。想到这些,马常在内心充满了无助和迷茫,但这就是她的命运,从她被皇帝看中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注定了。于是,马常在在后宫度过了三十三个春秋,于乾隆三十三年四月十一日离开了人世,年龄可能在五十三岁左右。一般情况下,像马常在这样的妃嫔去世后,丧事办完后,彩棺会暂时安置在殡宫(田村殡宫),一两年后再被葬入妃园寝。然而,由于官员的疏忽,马常在的彩棺一直放在田村殡宫,直到乾隆四十年才被发现,这显然违反了宫规。乾隆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对官员们的无所作为感到不满,严厉处罚了相关人员,并立即下令将马常在的彩棺葬入雍正的泰陵妃园寝,让她得以安息。在大清后宫,像马常在这样的低级妃嫔数量众多。她们大多出身卑微,是包衣女子,因受到皇帝的宠爱成为小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常在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而是与众多妃嫔们相似的命运。然而,由于她们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也没有争夺宠爱的手段,所以她们未能进一步成为皇后或贵妃。当然,如果她们能够为皇帝生下合适的继承人,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些信息参考自《清史稿》、《清高宗实录》和《宫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