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虎)宁晋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稳粮保供、促产增收、提质增效,粮食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总量稳中有升。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9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连年保持在90万吨以上。
稳定面积提高产量。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党政同责要求,将上级下达全县189.05万亩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及各村和具体地块,同时印发《奋战9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方案》《宁晋县科学抗旱春管夺取夏粮丰收》,通过一级抓一级,压紧压实责任,进一步盘活撂荒土地,落实禁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相关政策,深挖扩种潜力,增加粮食面积,确保维持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与河北省农科院联合建立粮食节水和高质高效示范基地,依托粮食高产创建、单产提升等项目,大力推广浅埋滴灌、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效技术,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全县粮食总产由2018年的83.32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91.53万吨,更是实现了自2002年以来的“二十连丰”。用全国万分之六耕地面积生产了全国万分之十四的粮食,全国每700斤粮食就有1斤宁晋粮。全县秋粮收获全部完成。2023年,全县小麦收获面积93.07万亩,平均亩产521公斤,同比增长3.99%。在宁北街道办北楼下村,该县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共建的粮食高产示范基地,实收测产结果玉米亩产947.1公斤,创历史新高。
深入实施“两藏战略”。聚焦做好科技文章,大力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种业振兴方面,与中国农大、河北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婴泊700”等8个小麦新品种;引进示范马兰一号、冀U80等小麦新品种16个,良种覆盖率98%以上。在技术支撑方面,会同河北农业大学制定发布省级技术规程《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一体化病虫防治技术规程》。构建了完整的服务三农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350人以上,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成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364个行政村每个村选派一名村级产业技术指导员,采取“1+N”包村联户制度,上联专家,下联农户,精准对接产业发展技术需求,解决生产经营的技术难题。在技术应用方面,聚焦小麦、玉米两大主导产业,每年遴选发布10个主导品种和5项主推技术,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为载体,开展农机农艺融合集成应用试验、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全县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助力全县主要粮食作物增产增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94.1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68.56万亩,年均节水2428.65万立方米。为了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任务,全县认真研究制定的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新增高标准农田0.5万亩,2024年谋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届时全县将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97.12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双提升。在耕地地力保护方面,对全县13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认真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对全县耕园林草等土壤的829个表层样点,开展土壤性状、类型、立地条件、利用状况调查,摸清土壤质量家底。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实现亩均节本增效40余元。在防灾减灾方面,印发《灾害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用药注意事项》,加快“一喷三防”和“一喷多促”减灾救灾项目实施进度,加强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指导,下乡现场指导150人次,飞防作业90万亩以上,将病害影响降到最低。通过物联网技术,建有农作物病虫害监测1个中心点、5个区域站点和6个虫害性诱监测站,提高了监测预警效率。
实施机械强农行动。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农机大户购置国家推广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全县农机总动力121万千瓦,机具保有量3万余台套。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是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9.2%以上。实施农机深松整地改善耕地质量,2011年项目开展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深松任务面积150万亩。通过深松整地,改变耕作方式,打破犁底层,让土壤透气,让庄稼根苗深扎。经过多年项目数据的统计对比,通过实施农机深松,小麦增产8%左右,玉米增产10%左右。推动农机智能化发展,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机装备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在重点农机作业环节开展精准作业,对作业过程、质量进行实施智能监测。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为全县60余家农机合作组织、5000余台套农机具安装适配多种传感器的智能终端,可对深松、播种、施肥、秸秆还田等作业全过程中的作业类型、位置、作业状态、作业面积、作业量、作业工况、机具平衡状态、作业图像等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智能管理。
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探索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宁晋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广垄上行“四位一体”等三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有效将农户、村级组织、公司、专业合作社四方利益联结起来,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方式,让农民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截至目前,全县农业生产托管组织69家,托管服务达到400万亩次,亩均增收150元左右。涌现出垄上行、兆远、飞耀合、润风等一批粮食生产规模合作社。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023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全县达1498家,其中各级示范社122家;新增家庭农场165家,全县达1118家,其中各级示范场118家。组织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农村两委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累计多形式托管土地110余万亩次,开展农业机械化耕作、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统防统治、农产品加工、农资服务、农业技术咨询及推广等服务,因地制宜解决了农村劳力外出务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
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一是稳定承包权。借2021年宁晋县被确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契机,在耿庄桥镇1个村、北鱼乡5个村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延包方式、程序、机制,着力破解直接延包、“大稳定、小调整”、自愿转让互换、离婚群体和外嫁女权益保护等八项机制,目前已全部完成延包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稳定了农户土地承包关系,提高了种粮农户积极性。二是放活经营权。全县共有18个乡镇区、364个行政村,2023年土地流转面积30.68万亩,流转率32.33%,亩均流转价格1000元左右。50亩以上(含50亩)土地规模流转面积19万亩,流转土地直接用于粮食生产28万亩。全县建有县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1个,乡村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8个。在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监管下,积极推广使用省级土地流转服务系统和农业农村部土地流转制式合同,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截至目前,50至300亩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个数达到1264个。同时,将土地确权数据应用与农户抵押贷款相结合,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服务支持粮食生产。
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产业。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产业,促进粮食加工业转型升级,达到企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多赢效果。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4家。玉锋集团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年转化玉米600万吨,销售收入达166亿元,是全球最大的VB12生产基地;华威公司生产中高档饼干和烘烤类糕点150余个品种,出口马来西亚、印尼、巴勒斯坦等地区,带动2.2万农户种植优质小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