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大范围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让许多地区一夜入冬。温度差加大,一定要注意防风保暖,防止心源性猝死发生。

有医生指出,冬天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期。过往案例显示,有在暖和的室内吃着火锅,因为外出抽烟而发生意外的;也有原本在寒冷的室外后直接去太热的桑拿室突发疾病的。温度差巨大,导致心脏泵血出现问题,从而引发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生很凶险

心源性(即心脏问题引起的)是猝死的原因之一,约占其中的80%。

如果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泵血能力就会失效,会导致人的意识丧失,和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不及时治疗,会在短短几分钟内丧命,且死亡率高达90%。

数据显示,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

如果家族中有心脑血管发病史,自己一定要格外关注身体健康,做到早预防和筛查。

平时,如果出现胸痛、胸闷,呼吸急促或有窒息感,又或者突然很疲劳、乏力、头晕、恶心,肢体麻木、走路不稳等,一定要注意及时休息缓解,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及早去医院体检预防。

什么情形,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一是暴饮暴食后。为消化食物,血液会流向肠胃,心脏供应的血液减少,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吃得太油腻,也会导致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太高,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

二是排便太用力。太大力气排便,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导致心肌急性缺血。血压增大,也容易造成血管壁斑块脱落阻塞血管,引发心梗甚至猝死。

三是剧烈运动时。剧烈运动,会让心脏强烈收缩舒张,如果原本体质较弱,可能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等。

四是情绪起伏大。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会让血压一路飙升,致使心率加快,诱发心肌缺血。如果太过悲伤,体内激素大量分泌,心跳加快、动脉收缩,也会引起胸痛、气短和休克症状。

五是温差巨大时。冬天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夏天室外温度很高,室内空调很低,也容易诱发心脏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要格外注意。例如,长时间呆在密闭环境洗热水澡;连续加班导致心脏负担加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凌晨突然起床等,这些情况都需要尽量避免发生,以免引发心脏不适。

心肺复苏,紧急时刻可以用得上

心肺复苏是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但是,真正做到规范操作,却并不简单,一起来看看正确的救助方式。

首先,确认患者周边环境安全,没有意识后,先让身边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120,简要说明情况和所处的位置。其次,找人帮忙去找到最近的AED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看看患者的呼吸情况,仔细观察胸部是否起伏。如果没有立即开始做心肺复苏。

具体做法为:找到两乳头中点的连线处,两手交叉重叠,手掌向下,手臂垂直发力,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30次后吹气2次。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吹气时,要压住患者额头、抬起颏部使头尽量后仰,并捏住其鼻孔,嘴对嘴吹气2次。然后,再重复按压30次吹气2次的动作,直到AED或救护人员赶到。

寒潮来临,防风保暖很重要,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松弛有度,关注身体小信号,做好体检预防,才能防范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