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老姬家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小邦周终于推翻了大邑商,成功逆袭上位,做了天下共主。之后分封天下,齐,鲁,宋,卫,晋等等诸侯国纷纷建立,各守一方,天下太平。

王位传到第十代,周厉王姬胡身上的时候,西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内部,贵族专权,与王室抢夺利益,外部,诸侯离心,不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这周厉王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呀。

好在,姬胡这个小伙子,还是有一些进取心的,他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企图让大周再次实现中兴。

在朝廷内部,他重用年轻的荣夷公,实行经济制度改革,把王室范围内的山川河流全部收归国有,任何人都不允许上山砍柴,也不允许下河捕鱼,除非你向国家交一大笔“承包费”。

这个制度,本质上是为了增加国家的税收。无论是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也好,兜里有了钱,那腰杆子才能硬起来。

对外,姬胡积极进行扩张,不断扩大王室可控范围内的土地,对于不听话的诸侯国,姬胡打击起来也是毫不手软。

那个年代,是奴隶制社会,没有什么老百姓,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甚至是人口,都是贵族阶级的私人财产。

姬胡的改革,深深的触动了这些贵族阶层的利益,因此,难免会有人在背后骂领导,甚至有些激进分子,叫嚣着要给领导点颜色看看。

这些背后的小动作,姬胡当然知道,为了更全面的掌握这些舆论情况,他从卫国找来一批巫师,专门负责监督舆情,一旦有人说他的坏话,立马拉出去砍了,可以说,姬胡的这支巫师队伍,就是中国最早的“锦衣卫”。

别说,这个效果还真不错,再也没人敢在背后议论领导了,甚至在大街上碰见,也是点个头,使个眼色,就过去了。

姬胡非常高兴的对召公说:“怎么样,现在没人敢反对我了吧,咱的改革,必须走向深水区”。

召公并不乐观,他对姬胡说:“舆论就像是大江大河,堵是堵不住的,必须要疏导,如果一味的去堵,恐怕有一天会决口啊”。

果然,召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许多人把“国人暴动”理解成周朝的农民起义,这个是相当不准确的。

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农民”的概念,能生活在城邑之中的人,都是王侯后代,被称为“国人”,其他草根阶层,都生活在野外的荒芜之地,被称为“野人”,至今我们还有一个词叫“乡野之人”。

事实上,这个“国人暴动”,很有可能就是一次诸侯联合对抗周天子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