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探客纪

支持 | 瑶光智库

首图来源| 摄图网

撰文 | 雨霏

编辑 | 闻静

文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仍在持续。到11月14日晚,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双方死亡人数超过1.27万人。

无论从冲突的激烈程度,还是造成的伤亡情况,都是近年来巴以局势中罕见的,对地区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巴以冲突视频截图)

巴以冲突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为了争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生存权和控制权而引发的一系列国际性事件,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70多年,双方争夺的领土正是耶路撒冷,而这已经是第六次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到底在国际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一位政治分析家曾说:“当今世界政治的中心在中东,中东问题的核心在巴以冲突,而巴以冲突的焦点是这座城市——耶路撒冷。”可见耶路撒冷是个不容小觑的城市。

(夜色中的耶路撒冷,图片来源@摄图网)

耶路撒冷被誉为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而实际上耶路撒冷面积仅为126万平方千米,人口80多万。

境内除了有众多的古迹之外,其他的都很少。

这样的城市和我国一个县差不多,按理说对于一个国家地位不至于太重要,但是两个国家能为了这块土地争夺70多年,还被评为中东和平进程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这块土地的奇妙之处到底在哪里,能让两个国家纷争不断?

本文将带大家细细品味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

耶路撒冷位于亚洲大陆西端,地中海东面,巴勒斯坦地区中部,坐落在犹大山地四座山丘之中。

(耶路撒冷位置图,图片来源Google地球)

群山环绕妙似神圣的光环,笼罩在耶路撒冷上空,令耶路撒冷看起来既神秘又神圣。

史料记载,耶路撒冷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有7000年,早在公元前5000年就已经有人居住。

但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徙至巴勒斯坦地区,其中一个部落在耶路撒冷建国,称之耶布斯,耶路撒冷的历史才变的繁华起来。

耶布斯是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与周边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迦南人在这里建造了城堡和神庙,也让耶路撒冷有了独特的文化。

到了公元前2000年末,希伯来人(犹太人)开始迁移到迦南地区,并逐渐征服了当地的城市。

犹太人视耶路撒冷为他们的精神中心,认为这里是他们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居住地。

(耶路撒冷位置图,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但是犹太人并没有一直停留在这里,实际上这块土地主要是沙漠,生活很艰苦,基本靠天吃饭,所以当遭遇大灾难的时候就只能迁徙。

于是几百年的时间里他们选择住在埃及,但后来因为种族宗教等原因被埃及人一直压迫,迫于无奈只能再次迁徙,这次他们选择重回迦南,因为这是上帝赐予他们的。

为何这样说,这就要从一个重要人物摩西讲起,《出埃及记》中提到他是受到上帝的指引,迁往上帝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迦南。

上帝还授予摩西“十诫”(后存放在“约柜”之中),但由于犹太人在迁徙中曾质疑过上帝,导致他们花了四十年时间穿过西奈沙漠,越过红海,历经千辛万苦,才最终在摩西的继任者约书亚的带领进入迦南。

(图片来源Gebhard Fugel创作的《摩西接受石板》,该石板正是“十诫”)

犹太人回到失而复得的迦南,感恩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恩惠,幸福地称之为“流着蜜和奶之地”,继而建设起一个强大的希伯来王国。

“一个奉行一神崇拜的,鲜为人知的民族——希伯来人(也称以色列人)得以在狭窄的迦南地区定居并建立王国”。

这也是为何犹太人至今都对耶路撒冷如此执着及向往,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才是犹太人的根。

耶路撒冷作为城堡名字则是在大约公元前1250年产生,公元前1000年犹太部落大卫王占领耶路撒冷,迁都耶路撒冷,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

(日暮中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图片来源@摄图网,请横屏观看)

于是乎“以色列人”这个名称取代了“希伯来人”,成为犹太人的新名字,意为“与神角力者”,暗示犹太人祖先雅各曾经和天使角力并获胜,从此耶路撒冷正式成为犹太人国家的首都。

大卫王不仅扩建城市还预备筹建圣殿,用来朝拜和祭奠犹太教的主神雅卫,并保存约柜,来奠定耶路撒冷作为第一神教中心的神圣地位。

大卫王宣布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王国的首都,犹太教也正式在这里生根发芽。

大卫之子所罗门,被誉为犹太人最伟大的国王,我们常常在故事中听到的“所罗门王的宝藏”讲的正是这位所罗门王。

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在耶路撒冷锡安山(又名摩利亚山)修建了第一圣殿,耶路撒冷变成犹太人的圣城,锡安山也成为犹太教徒视为圣山。

所罗门王似乎有预感,犹太人将来会流散到世界各处,便号召犹太人无论流散何处,都要“集中在锡安山周围”。

(所罗门和第一圣殿计划图片来源@圣经插图)

犹太圣经《塔木德》就写道:“在上帝赐予世界的十份美丽中,有九份为耶路撒冷所得;在降临世界的十份苦难中,也有九份为耶路撒冷所得!”

或许这也是为何所罗门王能预感犹太人会流散世界各地的原因。而耶路撒冷也确实不是一个太平之地,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生活一直夹杂着美丽与苦难。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彻底摧毁耶路撒冷,并毁坏了犹太人的圣殿,还将大批犹太人押往巴比伦,这便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灭巴比伦,犹太人得以重新回到耶路撒冷,并于公元前516年在第一圣殿原址上重新建立第二圣殿。从此,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的中心。

但到了公元前198年,塞琉西王朝在耶路撒冷推行希腊化,禁奉犹太教,圣殿被改建为宙斯神庙。

并且塞琉西王朝还对耶路撒冷多次镇压,并掠夺了整个耶城,为此犹太人反抗塞琉西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

塞琉西王朝还没统治多久,罗马人又来了。

公元前63年,罗马大将庞培攻占耶路撒冷,灭了建国于巴勒斯坦的犹太王国,将这里变成了罗马的属地。

大约公元前4年—公元30年,耶稣基督出生在犹太行省的伯利恒,离耶路撒冷只有大约10公里的距离。

但整个以色列地区作为上帝耶和华的应许之地,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具有神圣和重要的地位,犹太人开始掀起了不屈不挠的复国运动。

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了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试图摆脱罗马的统治。

经过4年的激战,罗马军队在提图斯将军的率领下,攻陷并焚毁了耶路撒冷和第二圣殿,并将大批犹太人杀死或掳走。

此后,犹太人的反抗依旧此起彼伏。

公元130年,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耶路撒冷,但限制了犹太人的一些宗教习俗,强烈不满的犹太人在反抗中遭到残酷镇压,死亡50万人。

公元135年,因为犹太人再次暴动,头痛不已的罗马帝国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所有的犹太人都赶出耶路撒冷。

从此,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开始了长达1000年的大离散,犹太人“无家可归”的日子也从这一刻开始。

在耶路撒冷,犹太人的第二圣殿仅残存了一道大约50米长、18米高的西墙。

于是2000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会聚集在这里祷告、追忆,这边是世界有名的“哭墙”。

(耶路撒冷的“哭墙”,犹太人每逢安息日常来这里祷告,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然,除了圣殿山、哭墙,犹太教还有大卫王墓地、大卫塔、哈瓦犹太会堂等许多遗迹,因此在犹太人看来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园。

(黄昏中的耶路撒冷大卫塔,图片来源@摄图网,请横屏观看)

那么,为何又说这里是基督宗教的圣地所在呢?

原来这里不仅是耶稣基督的诞生、生活、死亡和复活的地方,这里还有许多与耶稣生平相关的圣地。

2000多年前耶稣就出生于耶路撒冷南部小镇伯利恒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在罗马人统治巴勒斯坦期间,耶稣在耶路撒冷求学布道,并以“基督”自称,却被视为叛逆钉死在十字架上。

直到公元3世纪基督教被尊为国教,并在耶稣受难、埋葬的地方修建了圣墓教堂,而圣墓教堂也是13亿基督徒心中的主要圣地之一。

此外,基督宗教还在耶路撒冷各个时期建筑了19座教堂、修道院和18条圣路,其中就有纪念耶稣诞生 “诞生教堂”、纪念“最后的晚餐”的万国教堂、纪念圣母玛利亚的教堂……

(位于东耶路撒冷旧城的圣墓教堂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图为圣墓教堂的穹顶,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仅如此,基督教的圣经中提到的许多人和事也都与耶路撒冷有关,耶路撒冷遭基督徒心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公元614年,圣墓教堂被十字军烧毁,目前看到的是公元636年修士慕德斯图重建的圣墓教堂。

(耶路撒冷的历史建筑和城市风景,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此之外,伊斯兰教也将这里奉称为他们的“第三大圣地”。

伊斯兰教对耶路撒冷的统治就发生在犹太教被流放的大离散时期,公元628年,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打败东罗马帝国,正式占领耶路撒冷,建立了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犹太教圣殿遗址的北段相继修建了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将耶路撒冷作为伊斯兰教的第三圣殿。

(圆顶清真寺巨大的圆顶高达54米,被纯金箔均匀地覆盖,无论是黄昏还是清晨,抑或是灯光下的夜晚,金顶总会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此期间,为了夺回圣城耶路撒冷,欧洲的基督教徒也没有停止努力。

他们组建十字军东征,1099年终于夺回成功,却在1193年又被阿拉伯人重新收复。

此时,伊斯兰教开始在耶路撒冷占主导地位,随后的一个世纪都被穆斯林征服,阿拉伯人更是在此生活了1300多年,所以居住在此的巴勒斯坦人大多数是穆斯林,信奉伊斯兰教。

之所以阿拉伯人如此执着于耶路撒冷并将它作为自己的第三圣殿,也是因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原因。

因为对于穆斯林来说,耶路撒冷是他们信仰的中心,因为穆罕默德就是在这里升天接受真主的启示。

伊斯兰教的圣经《古兰经》记载,在公元621年的一个晚上,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随天使从第一圣地麦加的禁寺(天房)赶到圣殿山,并将所骑的天马“布拉格”栓于“哭墙”,踩着一块陨石登上九重天,接受真主的启示。

这便是有名的夜行与登宵,因此,穆斯林把“哭墙”称为“布拉格墙”或“飞马墙”,而穆罕默德脚踏的那块陨石被伊斯兰教奉为第三大圣石。

更有意思的是这块圣石也是犹太教的圣物,因为圣石上面放置的正是存放“十诫”的约柜。

当年的犹太教之所以把“约柜”存放在这块岩石上,也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塔木德》的记载:“世界的中心就在这个石头所在的地方”。

这块“石头”真是功不可没,亚当诞生于此,诺亚躲避洪水的方舟在此停留过,亚伯拉罕还在这里向上帝献祭过自己的儿子以撒,这也是为何这座山丘被尊称为“圣殿山”的原因。

这座圣殿山也被穆斯林尊称为“哈拉姆·谢里夫”(意为尊贵的圣地)。

先知穆罕默德还要求弟子们在耶路撒冷的阿克萨寺礼拜500次,还宣称在阿克萨寺礼拜能“免于一切罪过”。

所以耶路撒冷是10多亿穆斯林的主要精神归宿,每年的伊斯兰历7月27日还会举办“登宵节”。

圣城被夺的犹太人哪能就此甘心,毕竟在每一个犹太人心中不管离散到何处,只有耶路撒冷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正如犹太教的《圣经诗篇》所吟唱的:“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纪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流亡各地的犹太人经常望着漆黑夜空的寥寥星辰,在心中默默怀念耶路撒冷。不管经过多少年的风霜岁月,是否已经安居乐业,不在耶路撒冷,对于每个犹太人来说,就是流离失所。所以,夺回耶路撒冷,是犹太人终生的执念。

1896年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便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耶路撒冷。

1917年耶路撒冷被英国所占领,并且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犹太人民族之家”。

讲到这里,先为大家做个梳理,因为耶路撒冷的历史确实有点复杂。

在耶路撒冷3000年的动荡历史中,先后经历了犹太人、非利士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阿拉伯人、英国人的统治,为了让大家更清晰明了这段历史,一张布里奇曼教士曾总结的图表供参考:

(耶路撒冷3000年的动荡历史,图片来源@查尔斯·T·布里奇曼教士致托管理事会主席的信4)

现在,让我们继续来讲讲耶路撒冷的今生。

二战前夕,欧洲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排犹浪潮,一方面是由于欧洲多信奉基督教,圣经记载,出卖耶稣的犹大就是犹太人,所以欧洲人觉得犹太人天生带有罪恶感。

而实际上的根本原因,就是犹太人太富有了,亡国后,流落到欧洲的犹太人靠着聪明的经商头脑迅速在欧洲积累了大量财富,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他们却唯利是图垄断经济,当时的欧洲人对他们的仇恨可想而知。

二战时,希特勒以消灭劣等人的借口大肆屠杀犹太人掠夺他们的财富,于是犹太人只能加速迁徙的脚步。

为了保护自己,他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政权,这时候上帝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耶路撒冷便是最佳选择,于是犹太人加快脚步开始大规模集中在巴勒斯坦。

二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聚集了有60万犹太居民。1946年,耶路撒冷16万人中就有10万是犹太人。在人口上,犹太人已经具备控制耶路撒冷地区的实力。

这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日渐突出,对耶路撒冷主权的争夺也愈演愈烈,特别是约旦河西岸地区和东耶路撒冷。

以色列认为这些地区是犹太民族的祖先居住过的历史家园,因此应该属于以色列;而巴勒斯坦人则认为这些地区是巴勒斯坦独立国家的一部分。

双方各执一词,犹太人确实在这片土地上统治很多年,但犹太人走后,阿拉伯人在这片土地上也统治了1000多年。就算不谈及统治,耶路撒冷在双方各自的宗教文化中也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于是阿拉伯人将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联大181号决议阿以分治,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实际上这项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极为不公平,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但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六票,根本无力挽回。

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

从1948年开始,围绕耶路撒冷主权问题截至目前已经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而这次的巴以冲突规模之大很可能演变成第六次中东战争。

1980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单方面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首都。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成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但迄今为止,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巴勒斯坦国尚未建立。

在希伯来语中,“耶路撒冷”本意是“和平之城”,讽刺的是这里最缺少的就是和平和安息,最不缺的却是仇恨与战争。

(耶路撒冷橄榄山的犹太人公墓,图片来源@摄图网,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世纪,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为争夺耶路撒冷长期对峙。现在,犹太教以色列与伊斯兰教巴勒斯坦又成为斗争的主角,耶路撒冷上空的硝烟始终没有消散。

面对未来,耶路撒冷若想停止硝烟,需要谋求一种能平衡宗教、文化和政治的角色,同时还要保持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当然这更需要各方宗教展现出妥协和理解的精神,以寻求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

总之,耶路撒冷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变迁和故事的长卷。

这个城市见证了无数的战争、和平、繁荣与衰落,也孕育了世界三大宗教的文化精髓。

今生的耶路撒冷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它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直至今天朝圣者依旧争相期待死后葬在耶路撒冷,等待“末日的复活”。

当然这需要朝圣者的共同努力,让耶路撒冷的圣城之光更胜从前。

【参考文献】

1.杨曼苏《以色列——谜一般的国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243页。

2.漫步世界编委会编著《漫步世界看名城》,中国铁道出版社,第36页。

3.西蒙·蒙蒂菲奥里著 张倩红、马丹静译《耶路撒冷三千年》,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年版,第18页。

4.联合国文件A/1286号第15页,1950年1月13日查尔斯·T·布里奇曼教士致托管理事会主席的信。

本文为原创,申请转载在后台留言。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能识别具体来源,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感谢您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