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秦纪一:秦庄襄王三年(甲寅,公元前247年)

【原文】

蒙骜帅师伐魏,取斑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译文】

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给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
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如此,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当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崐走。信陵君督师追击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在关内后才领兵还魏。

【解析】

之前秦国围攻赵国邯郸时,信陵君为了救赵国,走魏王小老婆的路子偷了兵符,杀了魏军大将晋鄙夺兵权。虽然事后信陵君把兵符、兵权还给了魏王,不过他是不敢回魏国。

如果你不理解,可以这样想。

你姓黄,在某个皮革厂当销售副总。你和老板管财务的小姨子勾结,偷了公章,一通乱盖,以公司的名义和别人做生意,然后带着小姨子跑路。虽然说没公司没什么经济损失,但是老板会怎么想?更何况,小姨子向来都是姐夫的贴心小棉袄,你把人家小姨子拐跑路了,人家姐夫会善罢甘休?

如今,魏国有难了,需要信陵君重整大局,信陵君不敢回去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的事,历史上不知道发生了多少。谁知道魏王就不会干这种事呢?信陵君为求自保不回去可以理解,人嘛,越有钱、越有权、越贪生怕死。以前信陵君是明白人,现在有点不明白。不过信陵君的门客毛公、薛公是明白人,他们决定要把信陵君给整明白咯。

“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简单来说就是,魏国没了,你信陵君就是喝凉水拌黄豆算个屁。明白人和明白人说话,一点就透。信陵君这下明白了。

为啥明白了?毛公、薛公说的这些东西,其实就一个概念,实力的基本盘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

人的实力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自身实力。其实就是自身实力,比如学历、能力、见识、经验、背景等等。对于信陵君来说,他的内在实力,就是他的母国魏国。魏国的国力、军力是信陵君说话硬气的后盾,是他牛逼的资本。

第二个层面是外部可调用的资源。所谓外部可以调用的资源就是,你认识的人脉、社会关系。对于信陵君而言,就是他在各国的朋友、以及他姐夫平原君、他的门客以及等等其他人。这些东西本质上,不是你的是别人的。你想用,却可以对有决定权之人施加影响。

两个层面都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来提升。但是前者,是扎根在自己身上,你能说了算。后者是源于别人和你的关系,你说了未必全都算。

第一个层面相当于你在主驾驶上。第二个层面相当于你坐在大巴车最后,只能口头对司机说:“师傅,前面有下停一下。”至于他听不听,那就不知道咯。

同时,后者的提升与打造,又和前者的强弱有关。即,你自身实力强大,别人给你面子,你能够有更多外部资源可用。

为啥呢?因为别人见你有资本,他才愿意帮你。因为帮你,对方得了你的人情,以后他要你帮忙了,有人情在好开口,再一方面你有实力,你又真能帮得上。而不是只给心灵上的支持。

有人可能要说,我多牛逼,认识什么什么人,某地书记、市长、大老板和我是同学、邻居,我一个电话就能把他喊出来。

首先,如果有人和你这样说,且不论他是否真能喊出来,他说这话就已经说明他压根一点都不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