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秦纪一:秦始皇帝元年(乙卯,公元前246年)

【原文】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锺,关中由是益富饶。

【译文】

韩国想要消耗秦国国力,使它不发兵东征,便派遣水利家郑国赴秦,游说秦国兴修水利,从仲山起,开凿一条引泾水、沿北山东注洛河的灌溉渠。工程进行中,秦王觉察到了韩国的意图,为此要杀郑国。郑国说:“我确是为韩国延长了几年的寿命,但是这条灌溉渠如果修成了,秦国也可享万世之利啊。”秦王于是命他继续主持施工,完成了此项工程。这条水渠引淤浊而有肥效的水灌溉盐碱地四万多顷,每亩的收成都高达六斛四斗,秦国的关中一带因此更加富裕起来。

【解析】

时间终于进入到秦始皇纪元。面对秦国对关东六国的攻势,齐、楚、燕、赵、韩、魏也很蒙圈。独自打吧,又打不过。联合起来打吧,又各怀鬼胎。齐国、燕国还好,毕竟不和秦国接壤,打也打不到自己。楚国地盘大,底子厚,就算割地也能割好久。最倒霉的就是赵韩魏,在秦国家门口,天天被秦国逮着打。

打不过怎么办?要么换个思路,拖时间?说不定拖着拖着秦国自己内部出现变化,秦国就由盛转衰了呢?于是,为了让秦国慢点来打我,韩国人让郑国给秦国修水渠。最后秦国上下发现, 郑国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是韩国派来的削弱我大秦国的。我说怎么没粮草打仗了,原来都用在了修水渠上。

这个水渠继续修还是不修,这个问题不好选择。为什么呢?

先来看,如果要修会出现什么情况。

徭役。大量的百姓去修渠,这些人脱离生产,不能耕作,更不能投入到战争中。

国库。修渠的人,不能种地自然就不能产生粮食税赋。为了维持这些人,秦国国库就要拿出大笔开支。最起码在郑国渠见效之前,修渠这完全是支出。这部分多出来的支出势必要从其他地方挪过来,比如军费。

军事。没钱、粮食不够、人力不够,还打个屁的仗!此外武将集团的人也会不满意。因为他们的发财靠军功,不能打仗就没得发财渠道,自然不甘心。看看美国为啥天天打仗?真是为了当世界宪兵?还不是他国内的军工集团极其强大,只有美国不断处于战争状态他们才能赚钱发财。

咱们做一回事后诸葛亮,把时间拨快。郑国渠用了十年才修好,可见工程量之大。那么在修渠这段时间中,秦国发生了什么?

秦始皇元年开始修渠。秦始皇三年,秦国出现大规模饥荒,但是同年蒙骜攻韩国夺取12城。可以认为是饥荒才对外发动战争转移矛盾,也可以认为是因为强行发动战争导致饥荒。此时修渠已经2年了,极有可能是征伐徭役过多,导致种田的人手不足,才让粮食歉收。

秦始皇四年,蒙骜小规模攻打魏国,只打下两个城池。同年7月,蝗灾大疫,秦国实施纳粟受爵来渡过难关。可见此时秦国的战争潜力没了。郑国渠的修建过程中,在某个时间段之内的确是给秦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修建。对于郑国渠,秦国内部有人看出他的问题,势必会影响秦国短期内战争,削弱战争潜力。但是同样长期效用也非常明显。但还是这里选择了修筑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