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L同学

本科背景

某财经类211 经济学(辅修金融学)

GPA:85.23 雅思:7

录取学校

香港中文大学 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双硕士项目(DMDP

申请时间:2022-10-15

录取时间:2022-11-30

主要经历

荣誉及获奖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校级三好学生;校甲等奖学金

科研经历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院级学术讨论会一等奖,若干段研究助理(RA)和学校研究机构学生助理经历

实习经历

在某国有四大行省分行全职工作近一年

学生活动

院辩论队队长

Part 1

三次失败后,我不死磕考研了

被心中的门槛和信息差阻拦

20223月,我得到了考研第三次失败的消息。

背负着整个社会下行经济大潮中的现实又残酷的目光,我开始找工作,校招海投,准备考公,事业编。

但,心中仍然有一些执念。一方面,竞争很残酷,工作的学历要求真的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想读经济学的博士,当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老师,同时做一些自己喜欢的研究。

以前的我自信又自负。觉得自己家里条件也不算很好,出去很贵,没必要花爸妈的钱读书。但经过几年的人生低谷,我也没那么坚定了,同时也对未来极度迷茫。

我的母亲有一天随口一说,“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怎么就不见了呢?” 我听着,既是对自己感到心酸和难过,更是对父母感到愧疚万分。

想想自己是学经济的,竟连成本收益比都算不清楚。

哪怕是在大学前三年搜集更多的信息,也更坚定一点要走留学的路,也不至于死磕考研沦落于此。到头来,回头看自己的申请简历,GPA、学术经历都够,课余也很丰富多彩,其实就差一个雅思成绩,几封文书(我没时间考GRE了)。

留学,心中的门槛和信息差,活生生拦住了我三年。

一切的一切,迫使我最终下定了申请留学的决心。

Part 2

在职准备,这次我要拼尽全力

久旱逢甘霖

出于减少信息差和个人负担的考虑,我选择了指南者留学,开始了我和申请主导师赵老师频繁吐槽解压的几个月的旅程。此外,我希望能在职准备,不能再和社会脱节了。

很幸运,因为国家的政策,我还算应届生,经过春招,我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入职之后,很快,我发现在银行省分支的生活虽然稳定,各位职场上的前辈也都很照顾自己,但这份工作本身的性质并不适合自己,这份工作本身是对自己的消磨。

因此,我更坚定了继续求学的决心。白天工作多累多枯燥,晚上学习雅思就有多拼命,每天工作学习加起来的强度就如同高三生活一样密致。我心里有种预感,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再失败,我真的不知道还能不能重新再凝结一口气。

然而,由于压力过大,我时常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时隔多年,重新捡起雅思,第一次考雅思6.5时,失望到当场泪奔。又或者,由于工作和学习很难平衡,和爸妈打电话时难过地发泄,爸妈也只是静静听着。

其实,我们都没什么办法。

第二次雅思考试终究来临了。

考试之前,我连续上了12天班,午休的时候只能在楼梯间看单词、练口语。考试时又遇到口语考试机器坏掉重考,笔试全程尿意爆发。那时已经是9月初,时隔我入职已经两个月,我也在职学了两个月。

事实上,这次考试之后,我已经没有多少能够更专注地学习的时间了,这估计也是我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总分还是6.5,那我只能乖乖认命。

很幸运,我终于成功了。终于,时隔三年,我终于盼来了一个重大的好消息。成绩虽然不高,但我知道,我有书读了。其实在真正揭示谜底的那瞬间,心里早已平静地有了答案。

最重要的是,我成功地向自己证明,在现实和心理的高压之下,我也可以重新集中我的注意力。“久旱逢甘霖”,在过程的良好反馈中,其实一切都已注定。人只要走在不断给自己正向反馈的路上,不论结果如何,他/她一定是幸福的,成功只是心流状态下的附属品。

接下来,就是看哪个学校愿意“收留”我了。

Part 3

面试,热情和真诚是第一位的

面试中,浪漫的一瞬

香港中文大学的DMDP项目组没有让我久等,它给了我巨大的惊喜。由于疫情,出于时间、经济成本的考虑,我主申港校。在我的申请List里,它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项目,不仅能在读港校的同时,拿到美国西北大学的学位,更重要的是我想读博,因此很希望自己能有交叉学科的背景,而我对政治和其他广泛的人文学科也有很强的热爱。

它很快就给了我面试邀约。

事实上,DMDP只给了我4天的准备时间。那四天我正好白天都要上班,只能熬夜晚上复习。面试是在第五天的下午,那天也要上班,我只能请半天假。中午匆忙回到家后,啃了几个冷包子,这时离面试开始还剩一小时。

或许以前的我会有所抱怨,但现在我只想全力以赴。因为我隐隐约约地察觉到,也许我今年,就只有这么一次,仅存的一次,一命通关的机会。

这是我最后的机会。

面试开始,我在几句简单的寒暄过后,面试老师掏出了一份由于我粗心而传错的writing sample,并问我上面的问题,这时我彻底慌了。(我当时弄了两个writing sample的节选,但最后却无意识地传了一份很多年前的、我并没复习过的比赛论文。)

我开始进入了本能无意识的即时反应。因为粗心所展现的准备不足的样子,面试老师见此似乎已经不想再把问题问下去时,“面试要完蛋了”的恐慌忽然向我猛地袭来。

这时,我非常努力地,甚至可以说是慌不择路地和面试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许可后,我开始非常努力地表达,表述了很多我对于宏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以及交叉学科的看法,大部分是为了表现我对理想的热爱和我之前所做的基础工作,就像辩论场上四辩的总结陈词,我滔滔不绝地、表现着我最真实的想法

其中,包括了一句我很喜欢的本科老师用来激励我们的话——“作为经济学者,给自己讲故事,是最浪漫的事情”。

他们,看起来真的被我的热情打动了。于是重新开始向我提问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比如矩阵和行列式的计算,计量经济学中异方差性的定义和经济学意义,宏观经济学中GDP的概念,我都很好地回答上来了。

然后就开始聊我未来的职业规划,博士道路选择和学术研究口味偏好等等,老师问,“你对美国和香港的经济学研究有什么看法?”,“做学术,为什么不直接申请美国的博士”等等问题。我越聊越兴奋,老师也给了我很多表达的机会。我也问了项目是否会线上上课(由于疫情的缘故),面试老师很坚定的说不会,当面授课和交流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后来我才知道,面试我的老师就是申请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同时,他也在我们的课程上任教高级宏观经济学,上课效果很好,非常平易近人。)

面试结束之后,我重新上传了原本要发的writing sample,并附上了我的致歉。我不知道我的挣扎会不会带给我想要的结果,但我努力了。

(面试之后,出租屋内《裂缝中的阳光》)

Part 4

收到推研邮件后

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一个月后的某天,像往常一样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吃完晚饭,天已经黑了,我走在江边散步,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一封邮件。标题叫,"Application Result"。第一句话是,"Our admission panel was impressed by your academic records and interview performance."后面的,我根本看不下去了。突然明白,期待了很多年的、所谓的成功,不过似江水流过,平静而延绵不绝。我同样相信,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当下这个越发困难的环境里,坚持奋斗努力的同学们,最后都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推研邮件,那一晚的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