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教父”邓智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地产教父”邓智仁

这篇文章发给中国国内朋友似乎太晚了,可能于事无补!因为我人生充满戏剧化的经历,迫使我在这段比较休闲的时间,每周写一篇我的经历文章已经超过60篇,我以为已经江郎才尽,结果发现越写越多灵感,我所列的标题仍然有20多个仍未执笔,还有《邓智仁:我的一些失败案例/经历之第4章》, 有关本人投资北京玫瑰园导致中国当代最大破产案和与潘某某的恩怨背后精彩故事仍未开笔。

言归正传,我曾经是位小富豪,拥有香港和北京豪宅,劳斯莱斯,和各款保时捷和奔驰跑车,认识不少香港和中国的富豪,但在2023年末,已产生非我能想象的巨变;这些成功人士不是跑路,就是破产或破产边缘,或甚至各种原因死亡。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唏嘘不已!

以我与他们交往的经验,一个男人的事业失败(也应该包括我自己),自然引伸至婚姻和家庭的失败,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究其原因,除了不可预计的外围因素外(可以埋怨为上天爱作弄人,尤其是作弄聪明人),通常是:成功乃失败之母,胜利冲昏了头脑,而导至兵败如山倒;我们逐一分析。

成功乃失败之母,是我多年前的一本小册子所创造的谚语。当我们开始踏上事业成功之路,我们开始自满,充满自信心,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因为开始踏上成功之道,我们平常的生活产生巨大变化,如工作和应酬的繁忙,与家庭聚会和旅游的享乐,每天的安排满满的,便开始慢慢忽略身旁客观的变化,忽视了客观的分析,藐视身旁忠诚的劝告,也没有空余的时间看看好的电影、纪录片、经典书籍等,只是沉醉成功的喜悦中。项羽与范增是中国历史最典型的案例。

西方国家的大企业明白这一点,所以产生职业经理人,创办人逐部退出管理阶层,以旁观者态度观察自己公司,而职业经理人为了争取更好的回报,而且在其他公司或行业已有丰富管理经验,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今天新的职位,所以他/她可以带进新的思维进入公司,将公司注入新的动力,带进更高的领域,微软和苹果是最佳的案例。但观乎我们中国人在内地和香港的公司无一幸免变成“家族”企业,变成富不过三代,为什么?我试图解释这现象:

1. 中国人传统是喜欢权力多于金钱,即使在商业社会,奇怪吗?商界不是应该唯利是图吗?在现代较新的企业中,好像只有新浪网是将创办人开除,而以职业经理人代替。起码,新浪网曾经衍生过微博,风光过一时;

2. 缺乏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土壤;中国人喜欢'权',所以不喜欢受公司董事局约束而去打工。但在西方国家,学库五车的毕业生离开学校第一愿望就是去大公司打工,而不是继承父业,所以市场充满人才,而且这些人才是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在美国较大企业的CEO,除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外,印度人远远多于中国人,这些CEO大都费尽心思,勤劳地工作,为了获得董事局的欣赏,富二代能长期做到吗?

3. 在客观法律和官商环境下,一位职业经理人确实是很难完全发挥出来。自从经过两次重大破产后,我曾经当过几家较有规范公司的 CEO,也产生骄人的成绩,但马上公司创办人发现我功高过主,想尽办法将我的权利削弱下来。其实,我无意独揽大权,只想发挥一下自己才能而已。最后,我无奈退下来,而这几家公司最后全倒闭,无一幸免,可惜啊!由于亲历其境。所以,我有资格写这篇文章。

当公司由于各种因素,遇到困难时,创办人通常忽略自身能力,试图以旧方式解决新问题,又由于面子问题,内心不愿意承认和检讨自己的错误,而且心急如焚,结果错上加错,演变成不可挽回的大错,我个人亲眼见证太多这样的案例了。有机会我在我的文章介绍给大家看。

那么,自己公司如何面对一些棘手的困难呢?

1.抛开面子问题,向一些前辈请教。在商界,只论最后成败,不论面子问题,请参考我以前两篇文章:为什么英文没有“面子FACE”两个字?有用吗?值钱吗?

2.出外旅游一周,两周更好,带几本书,上网看看全世界发生的新事物,放松一下自己,可能带来新灵感。

3.决断地结束公司,带着剩余的少量金钱,出国旅游一段时间再作打算。我相信很多企业家事后后悔没有做到这一点。等于一个赌徒在赌场输光了现金,为求返本,借钱,变卖资产,结果最后一滴血也流完为止,彻底毁灭!

话虽简单,能真正执行者寥寥无几,后悔一生!

PS:邓智仁先生利用最近闲暇时间,分段讲述在商场和社会的亲身经验,有别于现在大家听到和看到的理论或以讹传讹别人成功/失败故事,希望能够带给人们一些新的启示,让人们少走弯路。每一篇文章/故事更隐藏一些深层人生哲理,希望大家多多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