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0岁的陆小曼在徐志摩的墓前泪流满面,一声平静的话突然响起:“天色已晚,陆小姐节哀。”回头一看,她发现张幼仪和她的儿子阿欢正站在那里。

墓碑下葬的是陆小曼的丈夫徐志摩,也是张幼仪的前夫和阿欢的父亲。

徐志摩,这位民国才子曾将陆小曼宠若珍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小曼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从小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她对金钱几乎没有任何概念,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每个月她大约会挥霍500到600大洋,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相当于25000到30000元。

她的衣橱里堆满了奢华的服饰,她还经常举行豪华的宴会,参与各种昂贵的休闲活动,这些都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徐志摩将她迎入家门后,为了满足陆小曼,徐志摩不得不更加努力赚钱。

在上海,陆小曼住进了一幢三层洋房,而徐志摩因工作需要,经常往返于多地。担心陆小曼生活无人照料,他便雇佣了几位仆人。

据说陆小曼非常挑剔,一年内就换了18位佣人。此外,她还拥有私人司机和家庭医生,还租了一辆汽车。

为了维持这种高成本的生活方式,徐志摩在五所大学执教,并且还要管理副业,包括写稿、开书店、买卖古董和从事房地产中介工作。

即使身心俱疲,徐志摩也总是尽全力满足陆小曼的需求,不论多忙,总会为她购买最新款的鞋子。

后来陆小曼的大烟嗜好和不检点行为,引起了许多流言蜚语,但徐志摩仍然力挺她的清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1931年11月的一天,为了省钱徐志摩登上了免费的邮政货运飞机,前往北京。途中飞机在济南撞击山峰,机毁人亡,徐志摩也在这次事故中不幸遇难。

然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陆小曼收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拒绝收尸,直接把送信人赶走。后面是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和儿子去领回操办丧事。

而在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痛不欲生,幡然醒悟,却已经无法挽回。

两年后陆小曼在徐志摩的墓前,她痛苦地呼喊:“你为什么这么溺爱我,不像我父亲那样给我一个教训?”她不甘心,可一切都无济于事。

恰巧张幼仪带着儿子阿欢来到徐志摩的坟前,不料遇见了正沉浸在哀伤中的陆小曼。张幼仪见状,不禁轻声提醒她。

陆小曼见张幼仪,努力站起身。接着,她从衣服里拿出一支金色钢笔,递给阿欢说道:“这是你父亲极其珍爱的物件,他曾用它书写许多美丽的诗句和文章。

我一直小心地保管着它,原本打算作为永久的纪念,现在,这支笔归给你,一定要好好珍惜。”

这一天,陆小曼还带来了新修订的《志摩全集》,这是她对徐志摩的思念和追悔。

在徐志摩去世后,她开始努力整理他的遗稿,以往这是她从未有过的行为。

张幼仪也曾受到徐志摩的伤害,却仍然保持着对他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幼仪此时看着她心软,提出让陆小曼回家,但陆小曼拒绝了。对着徐志摩老家方向磕头致敬,然后转身离开。

陆小曼的行为,虽然晚了,但这是她对过去任性的一种补偿。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一直受到徐家的供养,这是徐家对她的宽容。

张幼仪接替了这个责任,直到她离开大陆。

这种宽容和责任感,是陆小曼从未真正意识到的。

陆小曼的是被宠爱着,却未能珍惜。当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徐志摩的墓前的那一刻,陆小曼的痛苦和张幼仪的宽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关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