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就个人层面而言灾难都是判断失误造成的?

每月房贷加车贷还1万,家庭收入在1.5万,那甭想有好日子过。不能生病,也不能有意外支出,直到还清贷款。

年轻人不再买房也因为看清的现实,完全没必要给自己套上枷锁,租房也挺好,还能根据打工地点灵活调整。如果在一线城市则根本不必买车,5公里以内骑自行车,远途坐公交。

与谁结婚、要不要孩子、在哪儿买房,从事什么工作,以上四个关键决策错一个,就足以让自己万劫不复 。

类似节点上要特别小心,除了收集资料详加分析之外,还应该听听朋友和家人的意见。众谋独断,量力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在精神和物质上做好意外的准备?

物质上应对意外的准备就是买份保险。如果我们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保险就更有必要。先买社保,有余力再买商保

精神上也要做好应对意外的准备。生活中的极端风险无非就是死亡。

从长远看来,我们都会死。拥有健康的死亡关,才能更珍惜当下。

试问“如果明天就是最后一天或者干脆些大限就是今天,还有什么遗憾?”

如果回答是“没有”,那挺好说明已经做好了各种安排。如果回答是“还有”,那把相关事情尽量做好。

我尽量做到今天睡下,明天再没起来,也没有什么遗憾。虽然困难,但值得一试。该做的事尽早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艰难唯一死,除死之外无大事。

身边有人过世对这句话理解会更加深刻。炒股票赔钱,房子贬值,失去工作在死亡面前都不算事。

一个人在去世之前绝不会后悔没有努力工作,多半会觉得如果重来应该多陪家人,没有变成想变成的人。

趁最后的日子还没到来,那就刚好可以多陪家人,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为什么年过45岁,我不再出门者参加活动?

答:意义没有想象中大。走在人生后半程的路上,我想做更多影响深远的事,比如讲《史记》、录视频。

参加再大型的活动结束后也留不下多少有价值的内容。

与此相对,只要互联网还在,以上内容仍然可以继续影响别人。即便我不在了,作品仍然可以被看到听到,想想就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