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为老人服务时,要特别注意细节,比如冬天与老人牵手时,要先将手焐热,让对方感受到来自细微之处的温暖……”11月10日,在海港区文化路街道心理服务中心,来自北京的“十方缘”公益团队为社区居民开展了一次心理课程。 “文化路街道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居民心理服务的需求,引导居民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11月,文化路街道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文化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晓刚说。

社会心理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平安稳定。文化路街道针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不注重当事人心理调适、心理问题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发现、心结难解容易出现“案结事未了”等问题,通过实现心理服务队伍与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心理服务手段与矛盾纠纷化解重点、心理服务技巧与矛盾纠纷化解方法“三结合”,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化解理念,丰富矛盾纠纷化解手段,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3年来,文化路街道利用心理服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10起,占全部已化解矛盾纠纷总量的32%。一个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被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除了心理服务中心,文化路街道还有“心灵驿站”和“李敏大姐”“社区兵书记”等个人品牌调解室,同时充分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试等心理健康服务。

为组建好专业队伍,文化路街道用“政府+公益+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了辖区医院心理专科医生、具有专业资质心理咨询师、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服务社工和热衷公益事业的心理服务志愿者等4支队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筛查、科普宣传、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三年来共组织心理矫治、沙龙讲座、经验分享活动140余次。

“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邻里之间噪声大等,都有可能成为居民烦心的导火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好心理知识、技巧,就能事半功倍。”张晓刚说。“社区兵书记”刘宇真2022年遇到一起老年人遭遇网络诈骗的事件,老人因为损失金额巨大而心理崩溃,刘宇真带着心理咨询师和律师一起上门为老人排忧解难,在心理咨询师的多次指引和安抚下,老人情绪逐渐缓和,决定在社区的帮助下依靠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为了日常跟进心理服务,文化路街道线上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线下开展心理服务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等心理健康服务“六进”活动700余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对涉及社区矫正、刑满释放、社戒社康等特殊人群,文化路街道实行心理服务专业队伍全程介入,面对面、一对一帮助排解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做到防患于未然。

2022年9月24日,文化路街道的心理服务在“健康中国、幸福城市”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公益巡讲会上交流推广;今年7月份,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部分(省、区、市)研讨班上交流推广;今年11月,文化路街道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来源:秦皇岛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