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枝落叶变成花盆?大学生制作混凝土梁?你没有听错,宁波大学正在开展的劳动实践教育周里,大学生们玩起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活”。
11月18日,宁波大学举行“耕读宁大·知行合一”劳动实践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全校同学将前后开展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教育。一直以来,宁波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劳动教育,注重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劳动观。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把劳动教育和专业创新深度融合,把理论和实践有机联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一起抓,让劳动教育“专”了起来,“活”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帅!大学生用枯枝落叶做出花盆
枯枝落叶竟能做出花盆,这样的操作估计很多人都是头一回听说。
宁波大学的校园里,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学生们都在忙着收集枯枝落叶。这些农林废弃物,在学院的实验室里会先被提取出微纳纤维素,然后变成生态可降解粒子,最后被制作成育苗钵、餐盒、吸管等各种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天内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没有任何残留,避免微塑料的污染,实现彻彻底底的环保”,劳动实践教育指导教师、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钱少平表示。
据了解,由于塑料的难以降解性质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该技术已经受到许多相关公司的青睐,正在走向产业化的道路。

牛!大学生手工做起了混凝土梁
这边的同学们忙着搜集枯枝落叶,那边的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的大学生们也“不甘示弱”。戴着安全帽、拿起大铁锤、攥着钢筋条,制作起了钢筋混凝土梁。“通过劳动,不但能将理论和实践结相合,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工人师傅们身上的‘工匠精神’”,这已经是王玉清第二次参加钢筋混凝土梁的制作了。
据悉,这也是该学院首次开展制作钢筋混凝土梁的专业生产劳动实践项目,旨在通过梁体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并熟悉专业生产的一些必备技能。每8名学生一个小组,制作一根2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梁。预计到最后,将制作完成80根左右的钢筋混凝土梁,其中有一些还加装了变形检测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钢筋混凝土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土木工程材料,而钢筋混凝土梁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结构形式,非常适合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副院长贺智敏认为,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不但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

暖!电器坏了找这支服务队就行
“以后东西坏了,别轻易扔,拿过来我们修!”校园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修理桌布置得满满当当。这是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正在开展劳动实践。
由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该学院的同学们在修理小家电上有天然优势,于是他们就萌生了成立校园爱心维修队的想法。维修队由物理学院学生志愿者和学校后勤维修骨干成员组成,为师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服务,不但包括修理小家电,还涵盖了更换拉链、配钥匙、修理自行车等,深受师生们欢迎。“我们将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在劳动实践教育中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理念。”校园爱心维修队学生负责人刘炜韬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花独放不是春,结合专业创新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是学校谋划已久的一盘“大棋”。据宁波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国平介绍,学校专门开发了劳动实践教育管理系统,建设了一批校级和院级的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围绕岗位特性和专业特色,开设了100多个劳动实践项目。“耕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劳动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结合,而知行合一则呼应着理念和实践的统一,这也正是宁波大学以此作为该校劳动教育品牌名称的初衷。”
“学校将坚持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打造具有宁波大学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提高劳动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朝锋表示。

(信息来源:宁波大学/文字:郑俊朋 王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