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争议已久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开始点映,该影片是根据“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改编,没想到播出之后,在网上引发了一种口舌之争。
不少网友怒斥电影魔改:把原型酗酒男变成了酗酒女,把支撑张校长的信仰变成了随时随地来回闪的过世丈夫……“削弱女性力量,污名化女性”成为抨击焦点,一时间网上充斥着各种谩骂声,随后编剧的激情回应,更是将影片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在这里,我不想做一些无谓的争辩,电影确实有改动,编剧的发言也是失态的但是,我仍希望大家放下冲动的情绪来看待这部影片,不要被键盘侠裹挟。
回顾《我本是高山》的筹备历程,一路上充满坎坷。早在上映前的9月份,这场口诛笔伐的争论已初见端倪。首先就是借“男导演拍不好女性故事”的荒谬逻辑,挑起男女性别的对立。到现在播出,更是抓着电影改编不放手,断章取义抹黑整部电影。
其实只要我们冷静下来去看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网上支离破碎的情节描述,和断章取义的言论并不能概括这部电影。电影对男性角色着墨甚少,并没有消费女性、物化女性。情节也主要聚焦在个性鲜明的女老师和学生上,让我们看到了张校长用无私的爱和坚定的信仰,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大山女孩的命运。
张校长的事迹是感人的,我们应该心怀敬畏。电影从来不是完美的艺术品,网友们可以提出批评意见,但是我坚决反对断章取义的恶意抨击,更不忍看见闪耀人性光荣的故事被扭曲,心怀大义的张校长被污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