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经态度丨2023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预计超23亿!“万物互联”如何走向“万物智联”?

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记者任芳言)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2023(第八届)世界物联网大会日前在北京开幕,会上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超过23亿,预计同比增幅达30%。目前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已超过人连接网络的连接数,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该如何理解“物超人”?这对数字经济会有哪些影响?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

“物超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物超人”即代表“物”的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超出代表“人”的移动电话用户数。截至2022年底,我国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总数为35.28亿户,其中代表“物”连接数的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较移动电话用户数高1.61亿户,占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数的比重达52.3%。

王鹏表示,物联网连接数的增长是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共同结果,这将有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随着设备普及和应用扩展,有望提供更多解决方案、促进产业升级。另外,物联网连接数增长会带来海量数据,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丰富资源,进而促进数字技术发展。

真正走向“万物智联”

与会嘉宾提到,随着承载物联网数字经济的通信基础传输网络向5G、6G、星链网络等方向发展,连接形式也将由“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王鹏表示,要想真正实现“万物智联”,还需要提升物联网设备的处理、通信和数据分析能力,实现设备间的智能协同。通过统一标准和规范体系让不同设备相互兼容。另外还要加强物联网设备的安全保护等级,防止设备被攻击和数据泄露。

目前我国在物联网基础建设、产业应用、创新发展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如何基于既有优势,进一步打造全球万物智联的数字经济市场体系?王鹏认为,应在全球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标准规范,这有助于打破市场壁垒、促进市场协同。还应搭建更多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共享资源、技术等方式,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全球应用和发展。另外,还应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相关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物联网领域聚集,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和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