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比较讲究“落叶归根”,这在我国古代,更是如此。
古代人入朝为官,一般都是居住在京城,这样一来,就远离了家乡,等到年事已高,便会想着告老还乡,回归故里。
那么,古代的宰相,如果退休,回到家乡之后,他和地方县令相比,谁的权力更大呢?
退休的宰相,是否要受到县令的制约?县令有权对宰相进行管理吗?接下来,就给大家解开这个疑问。
古代致仕制度
创建于西周时期的“致仕”制度,主要指的就是官员告老还乡的一种制度,其实,这种说法,就类似于现代的退休。
古代的官员,在致仕之后,大多会得到朝廷的赏赐,因为他们为朝廷操劳了一辈子,朝廷有责任要保他们退休生活,衣食无忧。
对于不同爵位的官员,朝廷的奖赏力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的官员,在退休之后,虽然不用日日上朝,觐见皇帝,但若是碰到一些重要的国家大事,仍旧可以和当朝大臣,一起商议决策。
其实,这也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返聘”,有些贡献突出的老师或者医生,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因为没有合适的接班人,或者后辈成就还没有如此之高时,这些人才都会被再次“返聘”,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古代的一些高级官员,在朝期间,为朝廷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念及此功绩时,很多皇帝也会在其致仕之后,特地在官衔上,为他们加封一级,并且致仕之后,依然可以领取俸禄,这其实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退休工资”。
致仕后依旧领取俸禄的这项规定,是在两汉时期定下的,之后便一直被沿用。
这样既能保证大臣们致仕之后的生活,又能够让文武百官感受到朝廷对于人才的重用。
致仕制度的存在,为那些退休的朝中大臣,提供了基础的物质保障,也让他们在致仕之后,依然可以享有合法权利。
不至于出现“人走茶凉”的局面,也能够起到鼓舞其他官员的作用,让他们对朝廷更加忠心。
谁的权力更大
很多人会问,官员退休之后,和地方县令相比,谁的权力会更大?
其实,这是很好解释的一个问题,县令在我国古代,属于七品官员,地位十分低下。
而我国有这样一句话,“受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样一说,大家是不是就清楚了呢?
对于朝中退休的大臣们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告老还乡,远离朝政,但因为致仕制度的存在,所以他们在社会上,仍旧有着很高的地位,即使退休,也一样受人尊敬。
县令根本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不管是从官爵上来说,还是从实际权力来说,县令都是远远低于这些退休官员的。
尤其是古代的宰相,属于三品以上官员,是朝堂之上受人敬仰的高官。
退休之后,他们的官衔,仍然存在,相比于县令的七品官员来说,明显是宰相的官衔更高。
官衔在古代又代表着权势,三品以上官员,手中所拥有的权力,自然要超过七品县令的权力。
能够升为宰相的人,一定都是对江山社稷,做出过极大贡献的人,致仕之后,他们也会受到应有的尊重。
不会被地方县令压在下面,很多宰相退休之后,当地县令都会亲自登门拜访,对于他们来说,这种致仕官员,在朝中依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大部分的宰相,在位期间,都会培养起自己的势力,即使他们远离朝堂之事,但威望依旧还在,以往所培养的势力集团,依然为他所用。
这也会对地方县令形成一定的制约,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退休的宰相,权力都是高于地方县令的。
县令有权管吗
古代的县令,是没有权力去管退休的宰相的,首先,从官衔上来说,他们没有致仕宰相的官衔高。
其次,从权力上来讲,他们也没有致仕宰相的权力大,最后,从影响力来说,他们也没有致仕宰相的影响力大。
在古代,权力代表着一切,官高一级压死人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
尤其是一个三品以上的官员,和一个七品官员,这两者之间,是毫无抗衡能力的,小小的县令,又怎么有权管得着宰相呢?
再加上,宰相退休之后,还依然受到朝廷的重视,文武百官见了他们,也要退让三分。
县令自然是没有权力去管辖的,那么,宰相告老还乡后,若是犯罪的话,应该如何处置呢?
因为县令官衔太低,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是没办法执行抓捕权的。
最正确的做法是,首先上报朝廷,然后等待朝廷的命令,最后再决定如何处置,在整个过程中,县令是没有任何参与权的。
县令不仅没权管理告老还乡的宰相,对于宰相的家人,或者是府中的家奴,也常常是无暇顾及。
这些人犯了错之后,因为有宰相的庇佑,所以县令并不敢轻易发落,若是一个不小心,很可能会被宰相打击报复,丢了自己得来不易的乌纱帽。
结语
综上所述,宰相告老还乡后,权力依然高于地方县令,而地方县令也无权对宰相进行管理。
这就是我国古代阶级制度的“产物”,官职的不同,也就注定了县令对宰相,根本起不到约束的作用。
不过,一般情况下,宰相在告老还乡之后,大多都会安分守己,很少惹是生非。
毕竟自己已经退休在家,若是再惹一些麻烦,惊动了朝廷,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