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节气。小雪,也是冬季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明显下降,早晚的湿冷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寒风日劲,暮秋初冬。金黄的银杏叶吹落满地,枝头红叶尚未凋落。寒未深,雪未至。

山野千色、养眼醉心。此后草木萧瑟,动物蛰藏,向严冬又迈进了一步。

万物冬藏的时节,民间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传统习俗。小雪节气后,农家开始腌制白菜、萝卜、雪里蕻等,用最简易的方式将食物储藏起来,收获最质朴的风味。

小雪习俗·温暖御冬

吃糍粑

在南方的小雪节气,有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

古时候,糍粑又是一种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贡品。后来糍粑的乐趣不仅仅是吃,更是因为在做的过程中,有敲击的步骤,甚是有趣,糍粑不再是口舌之乐。

腌菜

北方有句俗语“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北方的人们会在千里冰封之前,收获并储藏好过冬的蔬菜,腌制蔬菜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储存方式,既保存了蔬菜又增加了爽口的味道。

做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

小雪饮食·不忘去火

小雪时节是秋冬交替的前沿,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俗语,说明了冬季进补的重要意义。

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在小雪节气可适当进食羊肉、桂圆、大枣等温性食物,也可以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

但如今随着暖气、空调等取暖设施的广泛运用,燥热的室内环境更容易让人出现体内积热,再加上过食补品,也会加重内热,使人出现面部痤疮、口腔溃疡、烦躁、便秘等症状。

此时,不妨停食补品,适当吃些清淡的蔬菜汤,以滋补津液,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小雪节气可多吃蔬菜水果,如大白菜、萝卜、香蕉、梨、苹果等,还可以采用食疗方法,如每天煮梨水、萝卜水,以防止天气干燥所致的口干、咽干。

小雪运动·和缓持续

民谚有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小雪节气时,坚持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不可少。

虽然外界环境较为寒冷,但人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新陈代谢加强,产生的热量增加,恰恰应和了中医“动则生阳”的说法。

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步行、慢跑、健身操、羽毛球等较为缓和的运动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运动应选在每天9点以后,避开大风、大雾、雾霾天气,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

天渐冷,冬渐深,寒冷与寂寥,温暖与诗意,都将伴随着我们。小雪过后,坐看青竹变琼枝,静候崭新的冬日时光,一起编织生命的诗意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