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流昌 中联办前台务部部长

杨流昌在分享会上发表读后感。钱胜昔 摄 / 廖书兰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流昌在分享会上发表读后感。钱胜昔 摄 / 廖书兰供图

日前喜读廖书兰博士在内地出版的作品《黄花岗外》,这是一部富有深度和内涵的文论专著,不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史书甚少记载的早期国民革命作家黄世仲及其文学创作,更把我们的关注视线引向一百多年前那个影响中国命运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

黄花岗外》是廖书兰博士的一部旧作,早于14年前,即香港回归祖国12周年的时候就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作者选取研究的课题,是我们非常陌生的早年革命党作家黄世仲及其代表作《党人碑》。翻查内地各种版本文学史书,我们很难找到有关黄世仲及其作品的介绍和论述,因此《黄花岗外》的出版,既填补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交集时期一个空白,也给予我们研究讨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真实历史以新的视角和新的启示,很有历史意义。

《黄花岗外》简体字增订版。 廖书兰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花岗外》简体字增订版。 廖书兰供图

廖书兰是知名的居港台胞作家、诗人,并担任新界乡议局议员26年,对香港社会和文化多有研究,也是香港知名文化学者和社会交往活跃分子。我曾两度在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台湾事务部工作,与她因共同参加港台活动而相识,又缘于共同的诗文艺术爱好而相知,交往一晃已有20多年。书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她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我们曾一起议论当今台湾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问题,书兰非常痛心,她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台湾社会非常重视爱国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承,她从小在台湾所受的教育是:“我是中国人,我热爱中国,我以中国为傲!”在这样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大环境下,她那一代台湾同胞的中华家国情怀根深蒂固,尤其是对中山思想和辛亥革命精神的认识更为鲜明深刻,认为这就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因此,后来她定居香港的几十年里,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坚持奔走于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甚至海外,应邀到各地学校与社会团体开办讲座,致力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弘扬中山思想与辛亥革命精神鼓与呼。书兰还有一个性格,就是特别同情那些被历史所忽略的人与事,正是怀抱着这样一股子冲劲、这样一腔热忱和这样一种难能可贵的同情特质,去研究黄世仲,一位不为人知、已被国民革命历史淹没了的革命报人、革命作家、革命宣传活动家;去研究黄世仲的代表作《党人碑》,一部已找不到完整原文、却是世间第一部以孙中山革命事业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当然,也正因为有了廖书兰对黄世仲及其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那个特殊时代,那些有名与无名的辛亥革命英雄们,如何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自由民主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深刻理解孙中山艰苦卓绝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更为我们今天的独立自主和民族振兴奠定了基础。

《黄花岗外》繁体字版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廖书兰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花岗外》繁体字版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廖书兰供图

《黄花岗外》一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廖书兰深切的爱港情怀。书兰是生在台湾的外省人,常年居住在香港。像她这样的外省二代台湾人,心中常有一种漂泊之痛,是香港的豁达与包容,才使她有了家一样的温暖。她曾著文说,我在台湾被说是大陆人,回大陆又被说是台湾人,只有到了香港,似乎才找到人生的归宿,体悟到根脉的传承,漂泊之痛由之释然。所以她深爱香港,作为一位学者、作家、诗人,她笔尖下的人和物,总带着亲情、乡情,作为居港台胞,对回归后“一国两制”的香港,越来越有扎根的认同。所以她每每与人谈起香港,总带着已是地道港人般的骄傲与自豪,尤其身为20余年的新界乡议局议员,更对新界地方社会文化情有独钟,奔走守望,服务不遗余力。书兰对香港的这种热爱,也深深地体现在她写作《黄花岗外》之中。正如她在书中所言,一般人对香港的看法是世界金融中心,凡事以经济挂帅,其实这只是香港社会多元化的一面。

在研究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历史中,她惊讶地发现,在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近代革命中,香港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推翻清廷、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过程中,香港居民起了关键作用。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辛亥革命的精魂在香港!的确,我们通过阅读此书,真切地了解到香港与辛亥革命的深厚渊源,香港是孙中山革命思想发轫地、武装起义策划地、革命事业后援地,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以香港为基地,联络海外侨胞,募集革命经费,运输起义军火,聚合革命志士,策动武装起义。从1895年至1911年的16年里,孙中山在香港直接策动了10次武装起义,其中6次在香港发动,香港人民给予了辛亥革命以坚定无私的支持,感谢书兰的研究揭示。我是台湾事务工作者,读了《黄花岗外》,也让我联想起多年来香港在发展两岸关系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更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率先垂范。今天,我们在香港继承弘扬中山思想和辛亥革命精神,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把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坚决贯彻“爱国者治港”,坚定不移把香港的事情办好,不断推进“一国两制”,不断丰富“一国两制”,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作出更大贡献。

当然,书兰归根结底是一位才女学者、诗人作家,浓浓的文人情怀也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文人情怀是一个读书人的风骨,她治学严谨,分析理智客观,作文却主观感性,行云流水,充满诗人特有的情与爱。书兰为写作《黄花岗外》寻找和收集黄世仲个人资料、《党人碑》背景材料和革命党史料,居然不惜用十年时间,寒冬酷暑奔走于内地与香港、台湾地区众多图书馆,甚至远赴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东美西国民党支部寻找资料,通宵达旦一遍又一遍撰写、修改本书,可谓“十年磨一剑”,其严肃认真、孜孜以求的精神,感天地泣鬼神。她用诗人的敏感和激情,生动地描绘了辛亥革命那个时代的英雄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奋勇前行。她的文字如同诗歌一样,富有韵律和感染力,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黄花岗外》不仅仅是一部文学研究著作,它更是一部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书兰用诗的笔触,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同时,也通过她的研究,传达了她对历史、对家国的深深热爱和关注。

我再次祝贺廖书兰博士的大作《黄花岗外》在内地出版,感谢团结出版社慧眼识珠。这部专著不仅是我们研究认识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也是我们感受居港台胞家国情怀、爱港情怀和文人情怀的重要途径。我相信这部作品一定会在读者中产生良好的影响,并激发我们对历史、对家国、对未来的更深思考和热爱。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