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脚缠足是中国旧社会的一种陋习,裹了小脚的女人一般走不了远路,能接受裹脚的女人多数也习惯于遵守封建礼教所宣扬的"三从四德",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群体里面,思想封闭、见识浅薄者居多。
抗战时期,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不少女英雄,这些女英雄大多是受过开明的新式教育或者是能够舞刀弄枪的,她们面对敌人的侵略时英勇无畏,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要矢志不渝地守卫家园,可你能想象一个裹着小脚的农村妇女经年坚持活跃在抗战一线吗?
你能想象她即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尽力保障八路军战士们的口粮吗?这位普普通通的河北农妇名叫张翠屏,当年她为抗战成功所英勇付出的一切,至今仍然令世人感动不已。
一介农妇身怀六甲,却敢于在八路军遭逢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1921年,河北省兴隆县的一户贫苦农家里迎来了一个女婴的降生,父母为她取名为张翠屏。那时候,农村女娃都早早地成为了家里的劳动力,种地喂鸡、养猪养羊,整日辛勤地劳作。
受封建传统影响,村里流行给女娃娃裹脚,很多女孩子裹脚后,总是借口脚痛而少干农活,可张翠屏却不一样,她脚照裹,活儿照做,总是把家里家外的农活干的利利索索。
媒人都知道张翠屏勤劳能干,于是纷纷上门来说媒。张翠屏长大后便听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善良踏实的本村小伙朱殿昆。成婚后,小夫妻俩靠着勤劳和努力把日子过得很是红火,地里出产的粮食装满了大大小小的谷仓,多出来的还能拿到集市上去换钱,或者换成过日子离不开的针线和布头。
然而幸福安宁的日子却因日寇的入侵而被惊扰得支离破碎,村里的男人为了保家卫国,纷纷随军上了战场,留下妇女老幼留守家中。因为张翠屏和丈夫朱殿昆还没有孩子,所以朱殿昆便没有去参军,可他在村里也没闲着,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地下交通员,给八路军通风报信、转送物资、竭尽全力给革命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当时,八路军冀东军区秘密潜伏在兴隆县五指山一带,军区的司令员名叫李运昌。朱殿昆和张翠屏夫妻俩没少和冀东军区的八路军战士们打交道,他们深知:李司令带着战士们保卫冀东的土地和人民,那么作为当地百姓就应该无条件地确保他们供给充足、人身安全。
1943年1月的一天,李运昌收到一份急电,他看完电报上的消息后,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7000余名日寇已经集合成了一个包围圈,目的就是将冀东军区的八路军一网打尽。而李司令心里却清楚,军区全员只有300人左右,面对这场即将打响的战役,若是不想坐以待毙就只能拼死突围!
危难之际,张翠屏却站了出来,她急切地说到:我知道后山有一条秘密小路,虽然危险一点,但带领战士们逃离包围圈却是毫无问题的。
李运昌司令看着眼前这个已经怀有近9个月身孕的瘦弱妇女,不禁有些迟疑和不忍。张翠屏激动地说:你们放心,我从小身体就好,给大家带个路不算啥,快叫上大伙儿跟我走吧!
张翠屏带着战士们来到后山,顺着一条羊肠小路来到一处断崖的隘口处。面对岩石的落差,张翠屏肩背着粗绳,脚蹬着石缝,利落地攀岩而上,她把粗绳的一端牢牢地系在立崖上面的一株大树上,然后将绳子的另一头仍给崖下的战士。在张翠屏的引领下,300余名八路军战士全部实现了安全转移,保住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而张翠屏却着实因为疲累而动了胎气,她的孩子早产,而且是降生在了冰面之上。李司令为了纪念这份特殊的军民鱼水情,给孩子起了小名"冰儿"。
革命的地下交通员,八路军战士暖心窝的"麻利嫂"
冰儿2岁时,时为地下交通员的朱殿昆在送信的途中被日寇盯上了,为了保护密信,朱殿昆将信一口吞下了肚,凶残的日军愤怒之下便用刺刀挑死了朱殿昆。
当得知丈夫英勇牺牲的消息,张翠屏的泪水打湿了整片衣襟,为了革命事业的延续、为了儿子能够平安成长,张翠屏毅然接过了"地下交通员"的重担。
从那时开始,张翠屏便将家里变成了我军战士的"接头点"、"联络站",还竭尽所能地收留、照顾八路军伤员,给他们熬药治伤、洗衣烧饭、缝补衣衫。看着里里外外忙碌、做什么都手脚麻利的张翠屏,八路军战士们送给她一个亲切的称号——"麻利嫂"。
裹着小脚的麻利嫂心里也苦、身体也累,可当她一想起惨死在敌人刀下的丈夫,便悲愤万分,怒从中来。张翠屏深知,只有让八路军战士们不饿肚子、有充足的弹药和快捷的信报,才能打退敌人的进攻和侵略,才能给丈夫报仇雪恨,乡亲们才会再度过上好日子。
平时,张翠屏节衣缩食,把粮食尽量都留给大前方的战士,她知道,战士们没有口粮了会来"借"粮食,无论如何,她也要尽力让战士们不断粮、有饭吃。
每当我军和日寇激烈交战之时,张翠屏总会颠着一双小脚,提着食篮走上山头,将干粮一块一块地放在显眼的石头上,而八路军战士们总会"习惯性"地"找到"这些干粮,简单吃下去后便继续扛枪作战、保家卫国。
7000多斤粮食的欠条被压进箱底,"麻利嫂"只图奉献不求回报
抗战时期,八路军和一些地方部队常常到张翠萍家吃饭、借粮,当年士兵身上基本都没有钱,他们就给"麻利嫂"写欠条。日积月累,那些欠条"借走"的粮食竟然有7000多斤。
建国后,政府贴出告示,让持有"粮食欠条"的群众找政府兑换小米。张翠屏彼时带着儿子和儿媳一起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即便是窘迫困顿,张翠屏依然选择将那些代表着7000斤粮食的欠条压进箱底,还用一把锁头锁了起来。
面对儿子和儿媳不解的目光,张翠屏说:国家现在是困难时期,也不容易,无论如何,咱们也不该在这个时候拿欠条去换粮食。张翠萍说到做到,不但在困难时期没有拿着欠条去换粮食,而且即便后来国家经济环境好起来了,那些欠条也始终"沉睡"在箱底,一直都没有动过。
后来,曾经的"冰儿"成了兴隆县铁厂的职工朱海清,老老实实为国家锻造钢铁,和家人过着平静安然的生活。1982年夏天,辛劳了大半生的张翠屏老太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在临终之时拉过儿子的手,嘱咐他要记住一句话:
八路军有恩于我们,李司令现在当了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干部,咱们绝对不能提起昔日的往事给人家添堵,更不可以找人家办事!也绝对不可以拿那些欠条找国家要补偿!
70岁的张翠屏就这样坦坦荡荡地离开了人世,她自始至终不忘感恩八路军战士们的舍生取义,也一直强调要考虑国家的困难和不易,却从不说自己的苦与痛、伤与泪。
当年那个没有文化、裹着一双小脚的农妇用一生的作为诠释了什么是浩然正气、什么是英雄无悔,正因为华夏大地有着无数位这样感天动地的的群众英雄,我们的革命才会一往无前,直至取得胜利、迈向成功,共产主义事业才会有今日的辉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