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络上频频出现了“唱衰英雄”的行为,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遭到了有些人的质疑,其中受到质疑最多的就是黄继光的故事,很多人质疑说从人体构造上看,肉体挡不住子弹。
为此中国之声推出了系列策划——《捍卫英雄》,主流媒体也采访了当年事件的见证人,老兵李继德曾经就亲眼目睹了战友黄继光的壮烈牺牲。
在媒体的镜头下,老兵热泪盈眶地叙述着往事,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画面,在我们的眼中缓缓展开。抗美援朝已经成为了历史,时光虽然过去了70年,但那些曾浴血奋战的英雄,绝不该被忘记。
是孩子,也是战士
1951年,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新生的中国已经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然而战火却还在时时威胁着国家的安定。
那一年的大街小巷贴满了各种标语,几乎全都是用来宣传抗美援朝,用来征兵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有一个瘦弱的少年站在了征兵干部的面前,用坚定的声音说:“我要当兵,我要去朝鲜,我要保家卫国。”征兵的干部点了点头,少年就这样在征兵的名单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李继德。
回到家之后,他兴奋地向父亲报告这个消息,很快他就要前往战场了,父亲看向儿子眼中的光,有不舍,有无奈,也有欣慰,但更多的是疑惑,他说:“你才16岁,他们怎么要你的?”
说到这儿,少年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低着头用忐忑的眼光看着父亲,小声说道:“我撒的谎,我说我20岁了,这么着征兵干部就批准了。”
父亲点了点头,他的眼中含着泪花,将孩子送上了部队的车,那个瘦弱的少年胸口带着红花,一脸的骄傲。他跟随部队前往了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边集训,半个月后,他们将真正的前往战场,跨越鸭绿江赶赴朝鲜。
1951年,李继德和战友唱着志愿军战歌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他被编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135团2营6连一班,与黄继光成为了同班战友。在战场上,黄继光对这个瘦弱的少年照顾有加。
李继德将那段艰苦的岁月记得格外清楚,许多年后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在朝鲜战场上,战争特别激烈,生活上真是够呛,轻易吃不到一点菜,有点菜的时候,人家黄继光不吃,往我碗里拨叫我吃,他说你年龄太小,正在长的时候……从那以后我和黄继光结成了亲密的战友。”
战场就是战场,每一天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敌人对这个不足3.7平方公里的阵地,倾泻了炮弹190余万发。他虽然是少年,但更是战士,他用生命捍卫着领土。
在最后一次战役上,敌人的子弹穿透了李继德的身体,3发子弹,6个窟窿,那次醒来的时候是在我军的医院里,医生告诉他,他的身体不能再上战场了,他的泪一下子就下来了,不过幸好那场战役胜利了。
上甘岭战役
李继德经历的最后一场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
597.9,在别人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稀松平常的数字,但在李继德的眼中,这个数字是一个有关死亡与荣誉的记忆,时刻在骨子里永远无法忘记的记忆。
面对记者的采访,李继德眼含泪花地说道:“我就是忘记昨天的事情,也不能忘记那段历史。”
在那场战役中为了夺回597.9高地,为了摧毁敌人的碉堡,李继德和战友们浴血奋战,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硝烟战火之中,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往前冲锋,在那场战役之中,他最敬爱的战友,兄弟黄继光壮烈牺牲。
1952年10月14日,敌军用飞机和火箭炮向上甘岭597.9高地进行了猛烈轰炸,战士们死守着阵地,用鲜血捍卫脚下的土地。
李继德回忆说:“我们连是100多个人,到了第17日18日,我们那个连全部牺牲了,人家占领了阵地,占领了以后,就在山头上建了个简易碉堡,里头两挺机枪,两边是沟,建立了封锁线。”
一批又一批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来不及哀伤前面战友的死亡,就要重新拿起战友的枪上战场,在战争最可怕的时候,李继德将手中的枪子弹打完,只能从死去的战友手中拿过战友依然紧握着的枪,重新与敌人厮杀。
到了战争最危险的时候,必须要组织敢死队去炸碉堡,这是一个注定牺牲的任务,黄继光站在队伍的前面,严肃的对着连长说道:“连长,你让我去吧!”
得到同意的命令之后,黄继光与吴三阳,肖登良组成爆破组。没有任何犹豫地去完成一个必死的任务,在敌人的碉堡前,他迅速地冲了过去,把爆破桶扔进了敌人的碉堡里,然后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视线和机枪。
当时的李继德,趴在距离黄继光不到50米的地方等待着冲锋号角的吹起,亲眼目睹了这一壮举,含着泪花在冲锋号之中冲向了前方,“冲锋号一吹,我们的战士就爬上了597.9高地,夺回了阵地。”
那是李继德参加的最后一场战役,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搏斗的,但命运垂青了这个年轻人,他被救下来了,后来,他负伤回国,退伍后回到了家乡。
在家乡隐姓埋名做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可是他还会记得和黄继光在战壕之中的那些日子,他想起曾经和黄继光住在一个大通铺时与黄继光的约定:如果一方出事要去另一方家中看望。
可是在战场上询问一个人家中的地址是十分不吉利的,所以两人都没有具体的问。后来李继德说:“如果我问黄继光的地址,就好像要咒人家死一样,所以我们谁都没有问。”
可这也成为了老人心中永远的伤痛,等到他回到家乡之后,想要去拜访黄继光的家人,却发现他找不到黄继光的家。他没有想到,曾经的一时戏言,转眼成为了生死的约定。
他始终没有忘记寻找黄继光的家人,他用了整整60年的时间,终于在媒体的帮助下找到了黄继光的家人。
跨越多年的生死约定
李继德是黄继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宣讲人。他不停地回忆那段岁月,那一段对他来说痛苦而又惨烈的记忆,只是为了让后辈记得那段峥嵘的时光,更加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
在川鲁两地媒体的帮助下,李继德于2015年来到了黄继光的家乡,在黄继光故居的广场之上,他注视着黄继光雕塑的头像许久,看着看着突然眼含泪花,他似乎是追忆到了那段很久以前的岁月。
接着,他拜祭了黄继光继光父母的墓地,86岁的老人李继德含着泪站在黄继光父母的墓前,低声喃喃道:“黄妈妈,黄妈妈,我对不起你,我来晚了!”
后来有一段时间,网络上开始有人质疑“黄继光赌枪眼”的英雄事迹。他们用所谓的科学和人体构造学否定了那一段光荣而又残酷的岁月。
为了让所谓的黑子们住嘴,为了让谣言不再肆意流传。2015年4月18日,官媒专门派了记者前往了高青县木里镇三胜村采访黄继光的亲密战友李继德。
听记者说起这些所谓的谣言,一向沉稳的老人突然间激动地挥着手说道:“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我在现场!”不仅如此,他拿出家中的几个茶碗,在桌子上摆起了当年战场上的情形。
他回忆起这些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被枪炮弹火照的亮如白昼的战地之夜,回忆起了那一段峥嵘岁月。他说:“我看见已经爬到碉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骑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
老人甚至当场模拟起了黄继光当年的身姿,说到后来词穷的时候,他只能用一连串的感叹词表达痛感。
2017年以来,武警淄博支队百里记得家作为特殊的党课基地,每年都组织干部和新兵到李继德家中看望这位战斗英雄,让英雄的精神和英雄的经历鼓舞干部和新兵。他用自身的经历给新兵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作为黄继光的亲密战友,他将一生的时间都用来回忆和讲述黄继光的故事。
2020年10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李继德的事情进行了报道,这个一直在宣扬着红色文化,宣扬着英雄精神的老人再次进入了国人的视野。面对着镜头,面对着全国人民,老人只说了一句话:“只要我活着,我就会一直讲述黄继光的故事,要把黄继光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