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造就了今天多民族和谐发展的景象。汉族在中华民族里是一个庞大群体,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在汉族内部又逐渐分化成了八大民系。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具有差异性的语言、习俗、文化等亚文化现象,比如北方民系、中原民系、江淮民系和江右民系等。其中,在江右民系中出现了一个大家族,他们保持了332年不分家的历史,还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家风和谐的义门陈氏

义门陈氏是江西省德安县的江右民系家族。唐朝时期,他们的先祖陈旺先是定居在庐山树木丛生的山脚下,后来由于做官,举家迁至长江南岸的江西九江德安县。

随着陈氏家族人丁兴旺,不断繁衍壮大,这样聚族性的大家族就成为了典型代表,在大江南北也渐渐小有名气。

陈家以"孝义"二字为家训,家风敦睦,皆崇孝悌。据史书记载,时任陈氏家族的第三任族长陈崇安置田地园林、规定家法管教子孙,还自建书堂

书堂名叫"东佳书院",本是义门陈氏自己学堂,后来因陈家声名大噪、学风严谨,各地学子便纷纷慕名而来。

陈氏家族里的每个人都遵循家规,各司其职。每天早上从日出那一刻起,家族成员先聚在公共食堂一起吃饭,吃完饭后男人去田间劳作、女人在家里干活,小孩去书堂念书,老人就在名为"寿安堂"的养老院修身养息。据说,"寿安堂"还是历史上最早的养老院。

义门陈氏对家里人有清晰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家风非常严格。比如不能纳妾、不能有奴仆,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一起生活劳作,劳作所得产出也都平等,钱财和物质统一分配。

《义门礼》中还这样记载过,"崇以治家之道必从孝道始,乃撰家法垂示将来",可见陈家崇以孝道并且家法严明。

并且,对待子孙赏罚分明,家里有专门的刑罚厅,如果犯错绝对会公平公正,因为陈家赏罚的核心就是"至公无私"。

不仅如此,偌大的陈家还为其族人配备了医馆、茶楼、托儿所和母婴室等,甚至还有如同外界一样的繁华市井,供家族人员免费消费,生活所需应有尽有,俨然就是一座小城市的模样。

陈氏家族繁衍壮大

唐宋时期,各朝君主都对义门陈氏进行过旌表,义门陈氏的发展壮大除了自身努力奋斗外,与各朝代的嘉奖和帮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唐僖宗起,就时常对陈氏表彰,赐以匾额。

南唐时,因陈氏建的书院引来各地学子前往学习,皇帝也对其进行过嘉奖。

到了北宋时期,义门陈氏家庭成员规模不断扩大,当时人口已经达到近4000人,陈氏田产也遍布全国数十个州县。因其家族全家皆孝,又是义门,宋太宗还对陈家给予了免除徭役的特许。

后来宋太宗和宋仁宗都对陈家的族长授予称号、赏赐匾额,宋太宗还称义门陈氏这三千口人实为人间第一。

当时有个小故事特别有名,叫做"一犬不至,百犬不食"。有一天,宋太宗听说陈家人的尚义之道连家犬都效仿,就亲自去往陈家查看究竟。去了以后,见陈家有百犬,同在一个食槽吃饭,在一个屋里睡觉。每到饭点,一只没到齐,其它也不会吃。

宋太宗见此状就命人做了100个馍放在地上,可其他99只狗没有一只去吃。只见一只狗咬着一块馍给堂上的一只年迈的狗,回来后叫了一声,其它狗这才吃了起来。

宋太宗不由得感到赞叹,并御赐"忠孝世家",还封了义门陈氏为"天下第一家",可见陈氏的家风严格。

由于唐宋时期最为重礼治秩序,义门陈氏又是"孝义"家族的代表,所以历代皇帝都对陈家很重视。朝廷通过对陈氏的嘉奖和旌表来树立道德孝义的典范,传播优良文化,以此来教化老百姓。

这有助于为百姓们树立榜样,正社会之风气,稳社会之秩序。

被迫分家

家族太过庞大也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树大招风。义门陈氏人口庞大,在朝廷做官的人就有430个,同时,拥有的庄园、田地更是多达三百多处,富甲一方。这就引起了皇帝的担心,仁宗皇帝觉得再发展下去陈家势力太大,会威胁到自己。为了抑制陈氏家族的发展,巩固皇帝的封建政权,宋仁宗便召集大臣们来商量此事。

这时,包拯和文彦博等大臣就为宋仁宗出了个主意,说建议让陈氏家族分家。宋仁宗同意了,以义门陈氏孝义感人为由,让其家族分别前往大江南北各地,作为孝义典范去规范民风。

公元1062年,陈氏家族奉旨分家,由包拯亲自主持相关工作事宜,皇帝还派了官员去监护。

义门陈氏面对皇帝的圣旨不敢不从,分家那天大家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从未分开过的大家族就这样被迫分家。陈家人把各地的家产分成了291份,在今天江西、河南、浙江和湖北等地,遍布16个省市,都有义门陈氏人的足迹。其中属江西最多,所以又有"天下陈氏出江州"的说法。

陈氏族人分别前往散落在各地的291处地方,就这样扎根生活了下去。据查,有很多著名人物都是江州义门陈氏的后代,例如陈独秀、陈毅和陈赓,华人领袖陈家赓等。

陈毅元帅还曾对杨恬将军说过,"我虽然是四川乐至人,但我的祖籍在江西德安,是义门陈氏的后裔。

义门陈氏被当作是古代文明的典范,从历代皇帝的频繁旌表就能看得出。陈氏家族的家法有三十三条,陈家的治家之道就是规正家庭风气,上下和睦处之。

所以,一个家族的兴旺与否、长久与否,与道德礼仪的传承、子孙后代的教育和家庭的严格规章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常言道,家之道,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