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陆军,该国陆军在1992年独立之后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内的波斯尼亚和波斯尼亚克族军三支部队共同组成,2005年三支部队经过协商最终整编为一支,人数也从开始的42万缩减至1万2千现役,分别由3个步兵旅,1个战斗支援旅和1个后勤司令部及其附属部队组成。目前其主要任务是保卫领土完整、参与国际维和事业和支持民事当局。

主战坦克

71辆M84型主战坦克,是南斯拉夫在苏联外贸版本的T-72M型主战坦克基础上改进的第三代坦克,其动力系统,武器装备,各种基础参数和苏联原版差距不大,不过南斯拉夫给这型坦克配备了苏制3BM型的仿制版本穿甲弹,炮手的瞄准镜也更换为DNNS2型被动式昼/夜间光学瞄准夜视仪。

36辆AMX30型主战坦克,为法国AMX公司和GIAT(现奈克斯特公司)研发产品,其最早于1957年着手研制,1960年制出样车,1966年装备部队。配有三防系统和潜渡能力,安装一台HS110型卧式水平对置12缸涡轮增压多种燃料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720马力,能够使用多款燃料,火力则是一门带热乎套的105mmCN-105-F1型半自动线膛炮,其发射穿甲弹能够在3000米的距离上击穿360毫米均质钢装甲。

45辆M60A3型主战坦克,是美国M60“巴顿”系列中的终极改进型主战坦克,号称“终极巴顿”,安装新型发动机、被动观瞄仪、新的测距仪、弹道计算机、M240高射机枪和M239烟幕弹发射器。全部由美国方面提供,大部分为退役封存的设备,美国将其提供给波黑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打击境内的塞族分裂武装。

153辆T54/55型主战坦克,为苏联传奇武器,几乎是一代人的记忆和生命,于1958年问世,它是基于前一款T-54系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目前波黑陆军的T55大部分来源为的塞族武装(土耳其为支援波黑的穆斯林支援了10辆T55),这型主战坦克在波黑内战中发挥了超强的作用,几乎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包围占领,不过后来波黑得到了北约方面的支援,大量的豹1系列坦克沉重打击了塞族武装。

步兵战车

103辆BVPM80型履带式装甲步兵车,是南斯拉夫在M980机械化步兵战车(是苏联BMP-1步兵战车的缩小改进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1980年正式投产,改装新型炮塔,主炮口径增大为30mm的M86机关炮,具备更强的射击能力。正面采用了铝合金焊接装甲,正面可以抵挡大口径子弹和小口径炮弹。

装甲人员输送车

10辆WZ551型装甲输送车,是我国采用了道依茨出品的风冷柴油发动机还将卡车技术和履带式步战车技术结合而来的产品,部分外贸出口产品的技术参数就是来自这型号装甲车底盘,比如之前在缅北地区大放异彩的WMA-301轮式突击炮。

80辆M113A2型装甲输送车,全部由美国援助,主要升级贩卖概念为安装了新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悬挂装置采用了高强度的钢制扭杆,在1、2、5负重轮处加装了液压减震器,后置装甲燃油箱将具有相同的装甲防护力,燃油箱用螺栓固定在车尾两侧,既进加了车内空间,车上还安装了与铸造壳体可以互换的锻造侧传动箱。

大约70辆BOV系列装甲车,由南斯拉夫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生产,该系列最终囊括了运兵车、防空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多种型号,采用了部分欧美国家的子系统。波黑现役的大部分BOV装甲车由塞族武装提供。

2辆BTR50型履带式装甲车,为苏联研制的一型装甲车,已经非常的老旧,基本上是整支脚都踏入坦克坟场的存在,波黑陆军主要将其拿来训练,用到烂为止,毕竟光欧美国家援助的大部分装甲车都用不完。

3辆BTR70型轮式装甲车,基于BTR-60进行改进开发新的BTR-70装甲车,安装上了当时更先进的GAZ-66发动机,在驾驶员位置安装有发动机动力传动分离系统,车体高度降低了185毫米,车辆更加低矮,车体跟车位的过渡更加顺滑,同时苏联还为这型装甲车配置了可拆卸的附加装甲。

轻型高机动车

69辆型悍马轻型高机动装甲车,全部为美国方面援助,这型装甲车已经不再适合美军现在的发展模式,部分被淘汰的轻型装甲车被批量援助给盟友,用于发挥余热,波黑陆军方面较为重视这批装甲车,在多次阅兵和军演中都有出现。不过美国也向塞尔维亚提供了数量不少的这型号装甲车,2023年7月26日发布的网文称,塞尔维亚陆军已通过与美国AM General公司的直接合同收到了一批66辆悍马轻型装甲车,塞尔维亚一共订购了118辆。

装甲侦察车

10辆AML60/90型装甲侦察车,全部为阿联酋作为支援穆斯林兄弟而给予波黑援助(波黑有约一半人信仰伊斯兰教),法国潘哈德公司在1959年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AML-60,后续为增强火力将火炮换为一门90毫米口径火炮,这门火炮在发射破甲弹的时候可以击穿320毫米均质钢装甲,完全可以威胁T54/55坦克。

牵引式火炮

100门D30型122毫米榴弹炮,这型火炮也是我们介绍各国陆军的常客了,基本上只要是和苏联有过接触的势力都多少拥有一些这型火炮中的AK47,其能够服役超过50年那必然拥有其原因,比如更高的精度,更远的射程,更先进的观瞄系统,能够跟无人机配合的部队指挥,能够360°全向射击,超庞大的弹药储备和存量等等。

28门D20/M84型152mm榴弹炮,为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第9兵工厂和彼得洛夫设计局研制的口径152毫米的牵引式加农榴弹炮,属于口径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苏军炮平四海的重要参与者,其仿制版本和衍生型号至今都还在部分国家陆军中服役。

74门M46/M82型130mm加农炮,属于苏制花花草草的一员,身管长达52倍口径,弹丸初速930米/秒,最大射程27-32千米,使用新的底排增程弹射程可达38千米,是50年代射程最远的野战火炮。这型火炮在南斯拉夫解体之后的各种战争中广泛出现,几乎打满全场。

24门M2A1型105mm榴弹炮,也可以称之为M101型榴弹炮,其是1962年美军更换装备编号系统时对使用M2A1型炮架的M2A1榴弹炮的重命名,主要为阿联酋援助,这批火炮在当时算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援助,波黑陆军中的一大批装备都是来源于美国及其盟友的援助。

101门M56型105mm榴弹炮,该型火炮是为了取代美制M-116式75毫米轻型榴弹炮,意大利的“奥托.梅莱拉”公司开始研制一种全新的火炮系统,该型火炮除了能够发射各类型炮弹之外还可以发射破甲弹,火炮可分解成11个部件,最重的部件重约122公斤,适合山地机动作战。

126门M114型155mm榴弹炮,在1942年定型装备的牵引式155毫米榴弹炮,其技术来源为法国施耐德公司生产的M1917式火炮,美国主要对火炮的部分零部件进行了改进让其成为更适合美国宝宝体质的155mm榴弹炮。火炮的最大射程为14.5公里,最大射速为4发/分。

78门M1型75mm山炮,美国军方委托韦斯特维尔特公司开发新型近距离支援榴弹炮,开始时军方一度开出了火炮在分解状态下能让四名士兵搬运或者驮载的离谱要求。其最大射程9000米,且精度较高,美军在使用期间对其进行了改进升级,比如安装橡胶轮胎和更换炮架等。

112门T12/M12型100mm反坦克炮,是50年代中、后期装备苏军的重型牵引式反坦克炮,主要是担任反装甲任务,装有滑撬装置,其上有固定链条,便于在冰雪上和沼泽地带使用。2023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的雅拉克塔油田爆发了火灾,俄罗斯方面调集了多门,炮组人员在180米外向井口反复射击,成功将火焰切断扑灭。

36门L118型105mm牵引式榴弹炮,在1975年开始装备英国陆军野战炮兵团,其建构简单轻便,战斗全重1.8吨的自重更加适合空降部队和山地作战,对高原作战有需求的印度就保有了大量的这型号武器,火炮方向射界不用底盘时为左右各5.5°,最大射程17.2千米。

自行火炮

24辆2S1型122mm自行火炮,主要研发单位为前苏联哈尔科夫工厂,火炮底盘由PT-76水陆两用坦克底盘(就是著名的MT-LB履带式炮兵牵引车底盘)改制而来,具有360°的方向射界和-3°到70°的高低射界,该型火炮能够使用大型运输机进行空运,不过这点对波黑空军来说有些超纲,毕竟你不能指望小羚羊或米8给这十几吨的大家伙吊起来运输。

火箭炮

28台63式107mm火箭炮,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我国军工人员设计,具备较强的机动性和使用灵活性,可以使用多款机动车运输,极限状态下也可以分解之后由骡马和人力运输,波黑现役的该型装备使用的大部分弹药为塞尔维亚的krusik(克鲁西克)生产的107mm M06火箭炮系统火箭弹。

36台APR40型122mm火箭炮,是前苏联BM-21 的罗马尼亚版本,于1985年齐奥塞斯库统治时期的军事工业综合体生产开始生产,换用了罗马尼亚生产的DAC-665T或DAC 15.215 DFAEG卡车作为底盘载具,配有了36管火箭发射器,是目前波黑少有的重武器。

23台M63型128mm火箭炮,由南斯拉夫设计生产,并于1963年装备部队,设计理念有些类似于中国对外出口的63式,它主要用于对付重要的地面和水上目标,歼灭敌集结部队或行军中的部队,摧毁其火炮或迫击炮的发射阵地,杀伤敌空降或登陆部队,以及指挥所或通信中心,最大射程8600米,在南斯拉夫解体导致的战争中这型武器在巴尔干地区的山地作战环境下大显神威。

20台M77型128mm火箭炮,同样为南斯拉夫设计生产,大部分集成自塞族武装和南联盟,其部分零配件和弹药跟M63式火箭炮通用,能够降低部分后勤维护压力,这型武器定位有些类似于苏制BM21冰雹火箭弹,同样不具备再装填能力。

35台M91型128mm火箭炮,1991年随着南斯拉夫解体,整个巴尔干乱成一锅粥。内战各方都发展了自己的武器工业。在德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获得独立的克罗地亚军队,也自行研制了很多轻型枪械和火炮,例如以老式的南斯拉夫M-63式32管牵引火箭炮为基础,自行研制了一种M91A3式128毫米12管火箭炮,其中部分流入了波黑陆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