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妇好墓吗?是殷墟吗?铁证如山,这是周公墓!周都!夏商周必须重构!

——建议尽快修改,不然,实在,有损圣人,有辱先贤,有失雅面、有误子孙!

——彻底压垮夏商周断代的最后致命一击!

作者简介: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时间;还花大量精力研究过希尔伯特几何、非欧几何、极限问题及自然哲学,颇有心得。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与所从事的祖传工艺的相关性,进入三星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特别声明:原创学术文章,转载或摘引必须指明出处、必须符合学术规则、法律许可,否则追究学术不端或法律责任!

一、前面系列文章对夏、商的证物分析已经非常强大,但对周朝相对缺乏能够让人“目击即信”的证据。

笔者在2021年就已经发表文章质疑“妇好墓”的铭文解读是错误的,但因为主要精力放在了三星堆,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此墓的真正主人,而在前不久笔者对三星堆一些特别的难点已经攻克后,研究范围扩大了全国各地的众多的夏商周遗址,得到石破天惊的破解的真相:良渚是中华民族苦苦寻觅了几千年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

并连续发表了3篇文章,彻底理顺了华夏几千年的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良渚、石峁为先后夏都

对于良渚作为夏的起始地,除了笔者已经公布的证据,还隐藏了6大重磅证据,在论文中会从细致、系统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说证据让人难以质疑。

尤其对刻在良渚出土的玉璧上的那个比甲骨文还早的“夏”字(见下图),一些人还会质疑或半信半疑:认为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理解和感觉,然后得到不同的字或非字而是表示的某种事物的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说了与“夏”字表示共同内涵的还有6大重磅证据,它们是独立的证据但又能互相印证并形成证据链。

再有,此字出现在玉璧上并且与它一起出现的还有更多的内涵一致的文物,包括其他系列的佐证,比如大禹的治水工程等,它们的内涵共同承载了华夏民族作为正式国家管理的开始。

此字解读为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夏”,要解释由此几千年以来对整个华夏民族的作用、影响,甚至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世界形成的影响,包括古埃及、古印度等在当时为何要称华夏民族为“夏”?而且由强大的证据可以看到,在5000年前,华夏与世界已经形成交往和商品贸易。

“华夏”由此演绎出勤劳拼搏、奋斗抗争的几千年的人类史,都能从此字上找到缩影。绝非一些人所认为的:每个人凭自己的感觉能得到不同的字或图案,并不一定就是华夏民族第一个王朝的“夏”。

(有关系统的解读在论文中会清清楚楚)。

笔者最近又认真研究过《尚书》记载的比夏朝更早的“虞”,经过对更多的证据和史料分析,笔者还是认为良渚是华夏民族第一个王朝的“夏都”,从“证据”上难以找到是“虞朝”的支撑。

而石峁遗址与良渚,由于有太多相同或相似的证据,所以作为后夏也是肯定的答案。

2.二里头与三星堆,为先、后商都

史学界一直认为很大程度上二里头是夏都。

◆不说别的证据,单此证据就实在太强大了:相同的绿松石铜牌及上面所刻的纹饰或文字,就已经足够表明二里头与三星堆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这相当于当今的国徽或党徽上刻有每届领导人的姓名!

几千年后在不同的二地出土,如果不认识上面的姓名,看起来大致相同,只是有区别的是上面的一些符号——不同的姓名的文字。由此就知道这两地肯定存在某种紧密联系,是不容疑的事实。

二里头、三星堆出土的铜牌类似,只是没有认出刻在上面表示不同商王的身份(姓名)的刻纹,但实质都是表示共同的内涵——商王身份牌。

二里头、三星堆就是先、后商都的关系。

3.周都在哪里?

前面系列文章在涉及周朝研究的时候,笔者只是在“普天同庆!终于找到夏朝的7大充足证据,理顺华夏5000年的清晰脉络!”一文中,已经判断出所谓的“妇好墓”,其实应该是周朝一位显赫人物的墓室,而非历史上本来不存在而是上世纪80年代发掘墓后,为了配合错误解读墓中出土的铭文,而临时虚编的一位人物——商王武丁的妃子,并认为是史料对如此重要的人物漏记了——甚至没有蛛丝马迹。

a.用红色圈出了钺上铭文(下图),但没有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马及马车。安阳遗址群出土了大量的马和马车,若把它们用于战争,其实力、灵活度当然远超大象,只把三星堆作为商的样本,其战争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从战争、科技发展的规律来说已经完全违背,所以必然是更为先进的后来时代——周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此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综合更多物证以及结合史料记载,应该属于周代;

d.文字、占卜内容。因为历史记载和民间盛传:占卜术最早起源于周文王;

e.出土了一只应该属于周的崇拜物的:凤凰;

二、铁证如山,惊喜万分!这是儒学奠基人、圣人周公之墓!绝非:妇好墓!

1.墓详细情况

1976年安阳小屯村发掘出被命名为“5号”的大墓,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葬中出土了1928件随葬器物,其中玉器达755件,可以说,这是迄今出土玉器形制最多、制作最精美的单墓。

2.在我国传世文献中,《十三经》更是从经典中再挑选出的精华!

由汉朝开始形成于南宋,传承至今。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而其中有一本《周礼》为周武王的同胞弟弟周公旦所著,作为《十三经》中之一,肯定有相当大的真实性、经典性。

《周礼》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业书,内容不仅涉及古代官制、军制、田制、礼制等,还涉及古代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制度,在中国古代国家管理或统治思想上影响深远。

书中的内容本文不作更多介绍,摘录以下内容:

摘录1:“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

结合:

a.《周礼》的原文;

b.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及其他史料;

c.当今译注者徐正英、常佩雨的注释;

d.小屯村“5号墓”(不再称“妇好墓”)出土的众多玉器;

从出土的众多玉器中挑选得到摘录1的玉器,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录2:“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

从出土的众多玉器中挑选得到摘录2的玉器,下图为:苍璧的合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图为:黄琮的合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图为:青圭的合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图为:赤璋的合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图为:白琥的合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图为:玄璜的合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重要问题

(1)为何同种祭祀玉器,样式有多种?

《周礼》对祭祀玉器的品种进行了规定,并没有要求必须完全相同,此墓出土的这些模式就是样版,也就是每个品种做出了多种样式,但形状必须大致相同。

(2)这些出土的玉器及其他文物,从而也佐证了《周礼》的内容的真实性。

笔者根据《周礼》记载的内容并结合发掘报告,对此墓出土的众多文物进行了大致分类、归纳,很多能够与书中内容相对应,也发现有的《周礼》中并没有记录,是因为书中不可能记载得如此琐碎和记录如此多的内容。但此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墓中的文物主要与《周礼》记载的:酒人、医师、缝人、玉人等体现较多。

(3)此墓众多文物能够与《周礼》记载的内容相匹配,从而也证实了是周墓无疑。

至今出土的遗址中还没发现其他能够与《周礼》记载匹配的墓葬,特别是有整套的“六瑞”、“六器”出土。

4.周以前的此类形式的玉器与《周礼》所规范的含义有很大区别。

《周礼》问世后,几千年来我国对玉璋、玉琮、玉璧等的认识,都以《周礼》记载为依据,问题就出在此,殊不知,夏商时期它们差别极大。

现实中流传的夏商时期的实物极少;又因过去不能挖掘埋葬之物,从埋葬中出土的也极少,少量的埋葬物只有偶尔被挖出或被水冲出等,被人拾取,所以样本少也难以研究。

直到最近100年出土了大量此类文物,也是沿袭旧说。

但笔者深入考察后,发现周以前此类埋葬物品,含义有很大差别,所以导致我国夏商历史无法被正解,出现漏洞百出的解读。

5.铭文

下图红色圆圈部分是此墓出土的铖上的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图是“周”字演变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周”字演变过程得出,上图红色圆圈的符号,肯定是一个“周”字。

◆再综合众多证据及史料,此墓应该是《周礼》作者“周公”——“姬旦”之墓。

关于墓中多次出现的解读为“妇好”的铭文(见下图),肯定是错误解读,此二字正好是《周礼》中的一种重要的工匠与从事的工艺。笔者以后会有深入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此墓与史料,互成强大的佐证:安阳此区域肯定是周都而非殷墟

1.“元圣”级儒学先驱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武王薨逝,成王年幼,周公摄政。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

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为圣人。周公思想对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汉代儒家将周公、孔子并称。

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2.众多传世经典文献记载,周公死后葬在哪?

周公致政,封鲁,老于周,心不敢远成王,欲事文武之庙。公疾,曰:“吾死,必葬成周,示天下臣于成王”。(尚书)

周公老于丰,心不敢远成王,而欲事文武之庙。然后周公疾,曰:“吾死,必葬于成周,示天下臣于成王。成王曰:“周公生欲事宗庙,死欲聚骨于毕。毕者,文王之墓也。”(尚书)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死,成王欲葬之于成周,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国人大恐。王乃葬周公于毕,示不敢臣也。”《尚书》

注:此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流传正好能揭开此墓的奇怪之处:成王想葬周公于成周,但天降异象,电闪雷鸣等,于是改葬于“毕”。

3.此墓可能揭开又一个历史迷案!

考古发掘报告:“在棺木范围内的底部,有一层较厚的漆皮和朱砂,但没有发现人骨。墓主人的遗骸已腐朽。”

费解之处:在墓中发现了16个人骨个体以及殉狗骨架6条的前提下,为什么偏偏就只有墓主的尸骨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墓出土从而揭开了又一个历史大迷案!

周公遗嘱:因为自己不是王,死后不能埋葬于王区,但成王不得不照此做。但埋葬时可能出现了史料记载的异常天气,成王以为是天显异灵。然后重新第二次把周公按照王的身份进行了改葬,而埋葬于“毕”即“文王”附近了。

于是社会流传了传奇故事,此地成了周公的“衣冠冢”,即先准备埋葬之地“成周”。

4.相应,此区域应是周朝都城而非殷墟

此墓主人为周朝开国元勋——周公,从而佐证此片区域埋葬的周朝而非殷商相关人物,相应此区域应该是周朝都城而非殷墟!

例如:在一遍具有相同时代特色的公墓区,在其中一个墓里面,出土了刻有袁世凯头像的大铜元(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此墓及这一遍具有相同时代特色的公墓区应该属于民国时代。

总不能非要说成是清朝?难道历史倒流了?

四、建议尽快纠正!

◆此墓实为儒学圣人:周公之墓,却被误解为子虚乌有的“妇好”之墓,二者的形象相差也实在太远!

如果其他人之墓还可以勉强敷衍过去,但中华民族几千年推崇儒学,尊拜儒贤。

建议尽快纠正修改,不然,实在,有损圣人,有辱先贤,有失雅面、有误子孙!

五、与此墓一样被错误解读的还有一座大墓:湖北随州的所谓“曾侯乙墓”!

笔者在前面的文章“甲骨文的‘哥德巴赫猜想’!错误解读曾侯乙埋灭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已经作了深入分析,1978年湖北随州出土的古墓,因为以甲骨文的错误解读方法,确认为“曾侯乙”墓。

同样,如此一个高规模的超级豪华大墓,这个墓主“曾侯乙”历史上未见任何蛛丝马迹、只言片语的记载。

最后被临时编造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曾国国君“曾侯乙”!

此墓关键问题同样出在对墓内铭文的解读方法上,也是涉及甲骨文的基础理论问题,方向性错了,最后解读出来的结果自然与事实相差很远。

请谅解!这并非是对当时破解此墓的专家们的不敬,以及对所付出汗水的全部否定,而是当时确实没有找到甲骨文的正确解读方法,处于摸索中。

笔者正确解读幕中碑文为“楚文王”之墓,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墓中多次出现的被解读为“曾侯乙”的字样,实质是注解的一些事物的名称,就如今天物体上的标注名称(见下图),也与姓名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湖北有关方尽快组织一次会议,迅速纠正此墓如此明显的错误。

碑文上的“楚文王”几个字如此显眼,也并不复杂呀!并且明明是发生在该土地上的著名历史人物,却不去对应,反而为了应和甲骨文本身的错误解读方法:一一对应解读甲骨文,结果生拉硬扯,弄出一个连历史都没有任何记载的人物。结果当然是漏洞百出,错误成堆!

本来对这些规模、规格如此大的墓葬,首先就应该与正史、与著名的历史人物去靠,不可能无缘无故从天上降下一个莫名其妙的历史人物来。

为了不贻笑大方,建议修改得越快越好。每延误一分钟就在历史上多60秒的笑料痕迹。

作为湖北,本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大地,江汉之间,文人骚客辈出,才高十斗,经纶满纸,文彩齐海。然而让人遗憾就单单不识“楚文王”这三字?非要一直“矗”一个“曾候乙”?

六、再次慎重建议:夏商周工程应该尽快重构!以免浪费资金和耗人青春!

当前没有发现更好的新方法之前,笔者的理论和方法较为有效,按照这种新方法能够较好解决夏商周的断代问题。

如此强大的证据和新的系统理论面前,无论过去有多权威、多大的大师!所得到的结论若是错误的,都必须抛弃和纠正!

这是学术永恒不变的真理!!

2023.11.23.15.24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