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作苍松挺立,神如九霄游龙。”凡是看过阅兵仪式的观众,相信都能从这句诗中体出些许中国军人神采飞扬、自信从容的挺拔姿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组建了第一支解放军仪仗队,以相貌英俊,身体良好的男性为重点培养对象。

1956年,基础仪仗队改建为海陆空三军仪仗队,选拔条件也变得更为苛刻,但男性军人始终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主流。直到2014年,13名女兵才正式亮相国际仪式,成为我国首批受检阅的仪仗女兵。

这一革新无疑是我国的伟大创举,在女性独立大旗的号召下更吸引了国际无数眼光聚焦。而这群飒爽红装的优异表现果然没让众人失望,得到国内外的交口称誉。

就在这道美丽风景线中,女兵分队长程诚的表现尤为出彩,她自信的面貌和专业的动作深深刻在群众脑海中,甚至一度被各大媒体评为“最美仪仗女兵“。

有女善培养,直指青云上

程诚原本只是个普通的山东姑娘,家庭条件也十分一般,但这不能抵挡她的父母和姑姑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这两位长辈受了时代大潮的影响,曾纷纷申请入伍,无奈都没有实现。

于是他们便把这样的期望投射到程诚身上,因此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对程诚的教育都分外严格。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饭不能发出声音等等规定都融进了年纪小小的程诚心里,再加上家人的有意栽培,让这位女孩不知不觉间也坚定了当兵入伍、为国争光的信念。

高中时分,为了培养程诚的独立意识,家人把她送到很远的地方上学。而就是在远离父母的这段时间,程诚向学校投交了入伍申请书。或许是心诚则灵,恰巧就在生日那天,她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入伍通知书。

通过最初的考试后,程诚被光荣分配到通信兵营,开启了她的通讯兵生涯。随后,由于成绩优异、勤奋好学,被推荐进入白求恩士官学院,成功转型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疗兵。

医疗兵的生涯虽苦,但程诚每日都过得异常充实。这样的时光一晃就是两年,眼看实习的日子近在眼前了,但一则紧急命令临头落下,彻底打乱了这位年轻女兵的步调——她被选拔进入国庆阅兵女兵方队的集训了。

虽说情况来的措手不及,13位被选中的佼佼者也不明白为何就多出了女性仪仗队,但这绝对是莫大的荣耀。程诚当即告诉父母这个好消息,得到全家一致的鼓励后,她马不停蹄地收拾行装,踏往北京的集训之路。

萧萧风入骨,烘烘士气浓

就在训练开始前,这些“娘子军“已经被训练员告知条件的艰苦,因为仪仗队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军队实力,更是大国的门面担当,一点差池都不能出,否则影响是很不好的。怀着巨大的压力,程诚连同其他学员都严阵以待。而事实上,实地条件远比这更困难。

6个小时纹丝不动的军姿训练只能算热身,汗水淌在地上形成水洼几乎是家常便饭,更别提那“落地砸坑,腿下生风“的正步训练,对脚踝和膝盖的杀伤力极大。

动作不达标,脚背上随随便便就肿成个大馒头,却来来回回要练个数百趟也不带歇息,实在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强度。

除此以外,每日的负重训练达到了六斤,几乎和男兵的力量训练不相上下,还有那手提步枪的姿态,一天下来,人都要冻成冰碴子,胳膊上满是枪托磕出来的淤青,吃饭拿筷子连手都抖得厉害…….

可怕的是,这些反人类训练还发生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季,人人都穿羽绒服开始打雪仗了,女兵却只着单薄的衣裳和北风死磕。尽管如此,寒冷的北风冻红了美丽姑娘的脸蛋,却始终无法浇灭她们的热情。其中的程诚更是格外出挑,被选为仪仗队的队长。

成为队长的程诚丝毫不敢松懈,不仅比往日里更加努力,甚至还担负起了照顾队友的重任。哪怕身体不力快要倒下,她也始终挺拔地站立着。

正应了郑燮那首诗:“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这坚忍不拔的精神真是叫人胆寒,却是女兵仪仗队的一大常态。

可惜的是,这一次的阅兵程诚并没有参与,由于在强度训练中增高了1.8厘米,程诚的身高与其他人并列时不够协调,无奈之下,程诚离开了三方仪仗队。

即便错失了良机,程诚也没有怨天尤人,她把这次经历看成一件好笑的故事,等到阅兵式开始了,她还化了美美的妆,穿上军服为场上的姐妹摇旗呐喊,尽现个人的豁达洒脱。

未叹军容立,又闻惊雷声

大概老天都不忍心让这位美丽认真的姑娘失望,五年之后,女子仪仗队又一次找到了这位老将。难掩激动的心情,程诚参加了面试,随后便再次投入紧张的训练之中

熟悉的站军姿、整军容,熟悉的走正步、端枪托,尽管身边的面孔有些变化,训练内容也变得复杂单调,骨子里的热情却还是宛若昨日。

抱着为祖国争光的强烈心愿,程诚每日都饱含斗志,积极投身训练。她的行动也为整个仪仗队都带来了积极向上的面貌,更是为女兵打出了响亮的口号:“我们不是花瓶,我们是铁骨铮铮的军人!”

在体能训练中,有一项格外考验人的意志力,那就是八公斤的重机械训练,由于女生的力量本就比男性要弱,在这项训练中往往吃不上劲,掉队的人数几乎占了一半。

程诚一开始也差点倒下,但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劣势后,反而训练得更加努力,不仅如此,别人都在休息时,她也会用室内体育馆进行额外训练。这样经久不息的磨砺下,程诚的力量得到质的飞跃,八公斤的重物自然也手到擒来,不在话下。

这一次,程诚终于走在了万众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反法西斯70周年的纪念仪式是个明媚的大晴天,蔚蓝天际间,五星红旗火红飞扬。

在国际友人惊艳的目光里,在国家领导人欣慰的注视下,她带着其余12位各有千秋的姑娘,穿统一深蓝色军装,迈着整齐划一的有力步子,喊出铿锵有力的口号,真正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鲜活模样。鲜花和掌声经久不息,我国军人的风范在这一刻,成为历史的永恒。

仪仗队虽然不上场杀敌,但他们同样是中国荣誉的重要一环,为我国增添了民族气势,提高了国际地位。

如今只要打开外网,对我国仪仗队的评价都是清一色的赞美和羡慕,可这些荣耀的背后,又有谁能体会这些军人的心酸,他们进行着单调而漫长的极限训练,忍受着常人想象不到的痛苦,只为那短短的几分钟的检阅。

而女兵更不用说,她们总是被套上各种“花瓶“的非议,很多人都只把她们视作军队里的装饰品,认为她们主要是”画画唱小曲“,再强点无非是医疗兵,并没有太多的力量。

可事实上,她们完全不比男军人差,严寒酷暑、力量训练,她们也一样挺过来的,甚至还付出了更多汗水和努力。

我们只看到了这群军人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很少关注她们也只是普通的大众,也需要赞美、鼓励和肯定,如果只因为无聊的刻板印象,把这群娘子军框在不上台面的架子里,那完全是在折辱她们的意志,也是在质疑我们国家的女性力量。

正是有这些非凡的女性形象,才会让我国更趋于开放、平等、包容和友爱,才能激励更多有梦想、有担当的女性青年站起来加入她们的行列,成就卓越的事业,创造新时代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