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是我国留美归来的老一辈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可以说在中国的物理界是一位权威人士。
但一直以国家项目为己任,为国家发展鞠躬尽瘁的他,却在高龄之时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工程——建立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场,提出了坚决的反对声音。由此受到了国家上下的热议,并被称为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场博弈,需要面对许多对他的质疑和反对之声。
他的理由是:要建设超大型的对撞机场,至对于超导高频加速系统、普通常温磁铁、超导磁铁、真空、电源等基础技术需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中国目前而言,还缺乏在高能物理方面的人才和技术。
预知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与杨振宁相对的另一派物理学家则认为,杨振宁的想法过于保守,中国的经济条件、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和综合国力相对于杨振宁刚回国时,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想要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参与权、话语权,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就必须要有能够与国际科学技术水平相结合的大型高科技项目作为支撑。
如今,国家间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的战略支撑,但与其它国家的合作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基础,国家项目应当谋求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在中国建立大型对撞机场,并不是仅仅为了中国单个国家的科学研究,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外科学家、物理学家以及出色的工程师到中国来共同研究,从而突破如今高能物理领域存在的瓶颈,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生机。
当年的美国就是因为中途放弃对撞机场的建立,使得美国作为世界最高科技研究中心的地位遭受滑铁卢,而积极参与这一项目建设的欧洲成为了新的世界科研中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科技各方的发展。
那么,对于这一项目的好处,杨振宁先生也应该是清楚的,他为什么仍然要继续坚持自己的反方立场,宁愿遭受他人的非议而不改呢?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对正在追求科技创新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的中国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不仅有利于本国高能物理的进一步研究,也能使中国的医疗、工业、计算机、安全网络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升级。
于是,就在同年,我国相关部门提出,将要在我国修建大型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其规划是,在中国建设一个以高能环形加速器为核心的世界级大型加速器基地。
主要应用于希格斯粒子及其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以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寻找未来发展的突破口为着力点。
整体采取国际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聚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国内外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积极参与,最终形成一个大型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国际科学城以作为重要的世界科学研究中心。
在高能物理领域方面,日本和欧洲一直都是中国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而从国家发展全局来看,如果中国不能抓住机遇在二零二五年前启动该项目,那么想要在未来二三十内成为基础物理研究的领军人物,以及大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地位的目标就会难以实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然而,就在众人们为此激动难耐时,一个不和谐的,坚决反对在中国修建环形正负电子对撞场的声音从我国享誉海内外,被称为中国物理学巨臂的杨振宁口中说出,他的这一举动,瞬间轰动了整个物理界。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设备国产化会议,简称VPI会议上公开表明了自己对于该项目的反对,并说“the party is over”。
到了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下午,九十七岁高龄的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回国后,在坐落于北京燕栖湖畔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礼堂上,再次以“我的看法完全没有改变”为声明,表达了他反对在中国建造超大电子对撞机的强硬态度。
虽然中国的高能粒子加速器仍然没有停止规划,但是否最终规划完成并成功用于实践而达到原定目标,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高能物理正处于百花齐放当中,以该领域为主的诺贝尔奖就高达二十多个。作为世界高新技术中心的美国也曾将超导超级对撞机作为一项“大科学”工程来对待,并于一九八七年正式实行。
当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一些能源部的官员以及来自多个州的议员们纷纷表示支持。理由有许多,主要有建造超导对撞机能够满足国家在科学方面的学习、竞争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这不仅能有效巩固美国在基础物理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国际地位,为科技理论和实践发展带来突破性的新发现,同时还能为美国就业市场提供成千上万的机会,带动相关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作用。
然而,原本以为发现“希格斯”的欧洲强子对撞机和该工程会是不谋而合的,却在多年研究后发现,国家所支付的预算已从开始的三十亿不断增加到了一百一十亿美元。
于是,通过国会议员的表决,认为该项目在未来的前景不大,以占大多数的反对票作为停止继续该项目的最终结果,之前所投入的二十三亿美元只能付诸东流。
作为还在发展中阶段的中国,虽然通过近几年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大有提升。但在关乎国家稳定,社会可持续方面的民生支出还占据着国家收入的重要部分。
而建造一个高能对撞机必然是个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工程,所耗气力会远远超过预想,从而给整个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压力,谁也无法肯定,中国不会步美国的后程。
甚至还有人进行过对比计算,建造一个对撞机的成本,耗资千亿,相当于上千个高等院校,半个港珠澳大桥,或者三个上海迪士尼乐园。
当然,资金问题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现阶段的中国发展还处于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当中,在研究高能物理方面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许多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的科学家手中,他们很难为中国的高能物理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综合地看,杨振宁先生多年来一直坚决反对在中国建造具有国际高水平,但需要耗资上千亿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场,是从中国在基础物理研究领域的整体水平,中国目前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发展状况,以及对撞机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实际应有能力等多方面考虑的结果。
美国的失败,日本的踌躇,国际大环境的不稳定性,都会对该项工程带来巨大影响,但科技的进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所以中国向建设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目标继续前进也是必然的。
未来,在中国建设成一个世界一流的国际科学研究中心,拥有一个高能对撞机也是顺应发展趋势所需,只不过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拥有能够完全驾驭它的实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