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英魂寄千万雄鹰翱翔神州,

尽智魄载十亿慧芯呼唤华夏。

——《国务院给予江上舟同志挽联》

01

前沿导读

何祚庥院士在平台发布了对于倪光南院士的看法,何院士说倪光南院士从联想离职以后,并未做出什么成绩,但是善于自我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院士侧重于学术研究,倪光南注重技术发展,二人的赛道并没有太大的交集。但是说倪光南院士离开联想后,没有什么成绩,这点还是有待商榷的。

02

方舟芯片

倪光南当初在联想的时候,和柳传志属于是元老一样的人物。倪光南曾经在联想开发了LX-80(联想80),成为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联想汉字图形微机,倪光南院士也算是见证了中国计算机行业早期的技术和产品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柳传志主张贸工技路线,倪光南主张技工贸路线,随着二人对企业的发展思路不同,联想内部也产生了两派,支持倪光南和支持柳传志。

柳传志通过自己在联想内部的人员关系,一步步割裂倪光南的团队,最终导致了倪光南院士离职联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倪光南离开联想之后,他碰到了商人李德磊。

李德磊手下有个给计算机供应CPU的外包公司,他便想把倪光南拉入麾下,帮助公司发展业务。

当时的年代已是千禧年,在江上舟、马启元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出台18号文件,扶持中国上海,以及其他地区的微电子产业发展。

倪光南开始搞CPU设计,因为电脑端CPU的生态架构已经基本被Intel的x86架构垄断,所以倪光南就走了一条捷径,用arm架构打造嵌入式CPU,绕过x86架构的知识产权壁垒。这样的好处是开发难度较低,成功率较高,坏处则是后续的软件生态开发困难。

一年后,由倪光南团队设计的方舟一号CPU现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倪光南的方舟芯片,那么这款芯片并不算是我们自研的产物,顶多算是自主设计的。

但是在当年那个时期,胡伟武的龙芯还没有太大的起色,方舟属于是中国大陆在CPU设计领域的一次小突破,国家给予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家给倪光南团队和李德磊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之后,李德磊收割了一波商业订单,随后宣布停止方舟芯片的下一代研发,转身就花3000多万去投资房地产,搞方舟大厦。

倪光南也发现这个地方没有希望了,他选择离职。

03

方舟的可行性

这里我们讨论一下倪光南院士的方舟芯片,用arm架构打造的CPU,标志着这款产品不兼容x86架构的软件生态,最起码当年是这样。

要想让方舟芯片在市场上面推进下去,首要的目标并不是继续搞下一代开发,而是去开发配套的软件生态。

在方舟芯片之前,我国北京大学牵头的北大众志项目,已经完成了我国自主CPU的设计,配套的生态、软件设施、国家的支持一个不少。甚至国家为了推进众志CPU的市场化,选择给部分企业单位和学校进行产品下发。

当时的wintel电脑售价8000一台,而我们的北大众志电脑3000一台,价格上面我们优势很大,但是在软件生态上面,我们比wintel产品差了许多。尽管我们有配套的软件,但是在功能和实用性上面,远差于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wintel。

所以,北大众志项目发展了一段时间,项目就被叫停了,再也没有下文。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脑端就已经被wintel垄断了大量市场,剩下的市场则是被苹果公司夺走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苹果公司也曾经联合摩托罗拉、ibm共同推出PowerPC微处理器,苹果公司负责软件体系,摩托罗拉和ibm负责硬件方面。

但是这个项目遭到了微软和英特尔的强势反攻,英特尔的奔腾处理器一上市,瞬间打垮了摩托罗拉和ibm,微软的win95系统也在市场上面力压苹果的Mac,这是第一个在架构生态上面来挑战wintel联盟的组合,输得很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倪光南院士的方舟项目,虽然具有创新性,但是在后续发展道路和市场化上面是个未知的挑战。方舟的战略路线是走类似于苹果的路线,通过arm架构的设计,基于Linux打造的开源系统,绕过wintel的x86架构专利。

但是,方舟想要按照发展路线在CPU领域打开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这个难度远远不是倪光南院士一个人带头就可以完成的。

打造了一款全新的芯片,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把这种新产品通过市场化来赚钱。如果不能及时投入市场赚取利润,那么下一步的技术开发就成了问题,就算国家给了政策支持,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把架构、指令集、配套生态全部研发完成,这个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我国的龙芯项目发展了10多年,才有了些起色,有了社会资本的投资,让龙芯不再依靠国家的补贴过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倪光南院士,如果倪光南院士在联想内部获得了技工贸路线的支持,有了研发团队和国家的支撑,那么方舟芯片的可行性将会得到提升。

但是联想在PC市场上面就要让出一定的市场份额了,产业链投资也会因为搞技术开发而缩短投入资金,这样会对联想的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冲击。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知识产权的竞争。技术开发最忌讳的就是触碰到其他企业的技术专利,一旦对方进行起诉,那么这对于正在开发技术的企业会是一个毁灭性地打击。

当初中芯国际就是在专利上面吃了大亏,被台积电起诉的节节败退,活生生把张汝京建立起来的工业帝国赔的快倒闭了,最终还是江上舟带着企业转型晶圆代工,这才保住了中芯国际。

倪光南院士的思路正确,但是需要长久的进行技术开发,并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支撑,不然就会跟北大众志一样,惨淡的消费市场收不回高昂的研发成本,项目直接宣告失败。

04

结语

我们再回到何祚庥院士的评价上面,何院士主攻的科研项目是核工业和物理学,主要是科学研究,并不直接涉及到微电子的技术开发。

与倪光南院士是两个发展路线的人物,不管是让何院士去开发微电子,还是让倪光南院士去搞核工业,不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从如今的处境来看,我国在微电子产业链的环节很薄弱,与其他海外强国有一定距离。

倪光南院士的方舟给中国大陆的微电子产业提供了一个发展思路,用arm架构去挑战x86架构的技术壁垒,这个事情苹果一直在努力,华为也布局发展了好多年。

何祚庥院士的言论有些过激,甚至可以说是站在对立的立场上面发表言论。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江上舟先生当初推动国家大飞机项目发展的时候,江上舟给来自于各个团队的专家立下了三个规矩:

1、抛开个人恩怨与所有片面看法,站在中立的立场上面发表言论。

2、所有人的发言受到隐私保护,不可以透露任何消息给外界,以求实事求是。

3、所有人签订合约,每个人的发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全场的技术研讨必须要有讲话录音和纸面信息,研讨会结束之后,谁也不能不认账。

相对于基础的科学研究,我们更需要那些有能力去牵头发展技术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