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廷君来源:新华社《灿烂中国》|2023-11-24|

(作者欧廷君近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欧廷君近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显然,乡村振兴是关系到国家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全面推动乡村“五个振兴”将是实现乡村文明富强的前提和基础。在此,我们应紧紧围绕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抓手,赋能乡村全面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紧扣乡村“产业振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五千年的农耕文化,为我国各县乡特色产业的提炼、培育与发展打下厚重的基础,在落实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展乡村潜在的产业资源优势,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抓好乡村产业振兴,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富强提供有力保障。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其核心就是立足自身潜在的资源优势,关注国内外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锤炼特色品牌,不断提升乡村产业与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以科技、文创为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县乡一二三产业科学融合、创新发展。为县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经济收入,让乡村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充分调动农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获得感,不断形成县乡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良好格局,匠心锤炼不断农产品特色品牌。如广西田东县平马、祥周、林逢、思林等乡镇(2),他们根据自身地域禀赋,以芒果种植、加工、销售及旅游开发等为主的产业链条。带动了全县30万亩芒果种植,使田东县芒果产业逐步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的发展轨道。

二、狠抓乡村“人才振兴”,为真才实学者提供干事创业舞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3):“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乡村振兴离不开真才实学、思维新颖的各类专业人才,更是筑牢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基础。因此,各省市县乡有关部门要随时注重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也是当今与未来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建立和筑牢当地人才竞争优势,切忌好高骛远或停留在口头上,以“量体裁衣、量身定制”为原则,专门制定适应各县乡村发展的人才政策。切实做到既要引才、引智精准对口;又要注重本土人才培养;更要“人各有能,因艺授任”,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这几年,山东省济宁市为支持能人返乡创业,创新推出“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采取创办企业、技术入股、专业服务等个性化模式(4),与招募村“一对一”开展合作,为企业家、创业者、专家学者、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提供助力。截至目前,济宁市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30家,招募合伙人591名,项目落地485个,吸纳就业2.3万人,带动农民增收6亿元。正因如此,我们在育人选人上要用不同的尺度去衡量不同的人才,使之“人尽其才、百事俱举”。真正让真才实学的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让各类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为当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特色品牌打造“添砖加瓦”、“充电蓄能”。

(作者欧廷君近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欧廷君近照)

三、强化乡村“文化振兴”,让乡村文化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圣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重要会议上指出(5):“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言而喻,文化既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又是直接关系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之源。乡村文化振兴,既是对乡村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又是改善当地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题中要义。浙江省瑞安市等地在这面做得很好(6),他们为了弘杨当地鼓词文化,于2018年在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面积达180平方米的鼓词馆并经常在节假日演出,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速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显然,强化乡村文化振兴,既要以文育人,弘扬千年农耕文化;又要深挖乡村潜在的人文资源与充分利用,以创新思维提炼本土文化特色,讲好乡村故事;更要以文兴业,以文铸品。依托乡村资源禀赋,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与文旅产业,充分释放乡村农耕文化的生产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农村“双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壮大乡村文化产业,提升乡村特色品牌,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谱写乡村文明富强新乐章。

四、坚持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山川秀美新农村。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指示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树牢“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彻底杜绝不符合国标要求的各种资源开采。着力将各县乡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切实加大乡村存在的“散乱差”整治力度,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强化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修路、改厕及垃圾分类集中处置等实际举措,逐步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现状,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真正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去精心谋划,系统布局,全面融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品牌化进程,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速县乡区域经济与自然环境高质量发展。
二十年来,浙江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工程就是国内典型的成功范例(7)。他们从清垃圾、清厕所、清河沟以及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到农房改造、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农村公共服务高水平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和美乡村。展示出浙江现代农村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动人画卷。

(作者欧廷君近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欧廷君近照)

五、筑牢县乡“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引领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织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工程”。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8):“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的总要求。坚持以县乡村三级治理为抓手,加强党的领导,选优配强县乡村三级领导班子,全面清扫某些有损党和政府形象与有碍县乡村发展的人和事。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成功范例反复告诉我们(9),夯实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有力推进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县乡村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治理的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信仰与价值目标为原则,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强化县乡村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农民群众。凝聚全民共识,逐步健全以“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打造奋进向上、充满活力、一心为民、善治乡村的党员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凝聚县乡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产品专业化、市场规模化、品牌化、经济效益化。有力促进县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匠心锤炼一大批具有中国乡村区位特色的民族自主品牌,让一切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亿万农民朋友。(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经专家智库特约专家、首席研究员、亚洲经营智库首席研究员。全球品牌、创新、人才、企业家概念科学阐述第一人。国内财经、品牌、管理实战知名专家、多家权威媒体财经、品牌、管理、文学栏目专栏作家、诗人。)

研究方向:专注区域经济、乡村振兴、民族产业、品牌发展研究与企业经营战略创新创意管理工作,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总结所发表的许多文章观点与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众多著名权威专家的赞评。

参考资料:

(1)、经济日报:《「欢庆党的二十大特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址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163777957821949&wfr=spider&for=pc

2、国家改发委:《田东县小水果裂变大产业 助推农村产业融合大发展》地址链接:https://www.ndrc.gov.cn/wsdwhfz/202111/t20211129_1305602.html

(3)、央视网:《跟着总书记学习二十大报告|人才是第一资源》地址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771694980046304&wfr=spider&for=pc
(4)、光明日报《山东:激起人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地址链接:https://difang.gmw.cn/2023-08/31/content_36801109.htm

(5)、光明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地址链接:https://m.gmw.cn/baijia/2022-10/17/36091473.html

(6)、新华网:《守正创新,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浙江乡村振兴赋能》地址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221215/c9a14c9d48a542c399e17065fb85e08f/c.html
(7)、中国经济网:《“浙”里乡村,何以如此“绿富美”?》地址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826065065361351&wfr=spider&for=pc

(8)、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地址链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3/0208/c117092-32619640.html

(9)、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代表—“十八洞村干劲更足了”》地址链接:https://www.ccdi.gov.cn/yaowenn/202210/t20221020_22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