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宁

01

张桂梅的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将要上映时,我很期待。

我个人很喜欢张桂梅老师,多年前就曾写过文章《张桂梅校长反对当全职妈妈的苦心,我能懂》

也曾为她创办的华坪女子高中的校训所感动: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作为一个受益于好老师的学生,作为一个小编剧,看到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就想到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还一度不自量力地想写一部关于张桂梅校长的电影。

当然以我的实力,很难拿到张桂梅校长的授权哈哈。

出于以上等种种原因,得知张桂梅校长要被拍成电影的时候我也期待,也很相信制作方的能力。

毕竟珠玉在前,而且素材颇多且感人,即使拍不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也应该能向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靠拢。

出乎意料的是,电影还没上映,就被喷成了筛子。

02

我最初觉得大众们一边倒的评论有点苛责。

山村可能确实缺少酗酒的母亲,但并非没有,不过这种母亲形象确实更多地见于美剧或韩剧中,比如韩剧《黑暗荣耀》中女主的母亲。

作为农村孩子,亲眼很多母亲对女孩的家暴、过度苛责和压榨,远远超出父亲。

喝农药的母亲是有,但另外一种暴君式的母亲也同样存在,且不在少数。

只是存在得更隐蔽。

我也一度很想弄明白,为什么很多农村的母亲身为女性,经历过被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遭遇,对女儿反而更过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母女的情感关系确实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作为一部女性电影,这个设置虽然有些问题,但处理得当的话,也并非不可。

毕竟,把一切不合理转化为合理,更能体现创作者的功力。

03

看过电影《我本是高山》后,我才觉得,大众们一边倒的评论还是太过客气了。

电影很多情节都很混乱。

可以看出,创作方很想讲好这个故事,但呈现出来的更像一锅大杂烩。

从头到尾都很吵,很多情节都过于悬浮。

很多女孩的表现不是农村化的,而是县城化和小镇化的。

而农村和小镇、县城,还有显而易见的差距,只有曾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懂。

不知道这部电影在制作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到底是每个人都试图参与其中,逐个提点意见被一步步改得如此面目全非,还是本身就抛弃了原型张桂梅的诸多故事后,造成了四不像?

如今,电影《我本是高山》恶评如潮,海清被骂惨。

可作为演员的海清,何错之有?她已经做到了一个演员该做的,以及所能做的,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编剧确实风度不够,反应过激,可只是背锅侠而已。

无论是演员,还是编剧,甚至很多导演,都只是一个工种,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都是听命于出钱人,制片方而已。

即使知道情节设置的种种不合理,除了提出然后被驳回之外,还能做什么?

以一己之力对抗资本的力量,无异于螳臂当车。

如今的这种差评更体现了制作人想象中的观众与实际观众的差距。

最初,故事中塑造的形象过于高大上,过于缺少人性。

于是,后来故事转向了,塑造人物时一定要有缺陷,一定要突出个人化,自私化,否则就没有人性。

这两个方向都过于极端。

近些年来,其实很多观众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排斥主旋律了,也并不以为提党性和人性有什么相悖之处。

展现小我和个人缺陷并不一定真实可信,展现人性的闪光点和伟大之处也并不一定会被人排斥。

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大家能更多地关注张桂梅校长,关注山村失去受教育权利的女孩们。

若能如此,也是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

THE END

作者:颜小宁,出过书,写过剧。百万爆文创作者,炼一颗心渡红尘,仗一只笔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