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枣强县生态环境分局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为重点,围绕抓好“四蹄两翼一平台”建设,开创了生态环境宣教工作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学校、企业、社区、乡村为“蹄”,筑牢宣教阵地。在全县建立生态环境协调小组,完善相关工作体制机制,凝聚各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合力,建立起县域生态环境宣教工作大格局机制,并充分利用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生态日等与生态环保相关的纪念日,结合县域生态环保重项工作,到学校、企业、社区、乡村等地,持续开展“生态课堂”活动,为县域生态环保工作开辟了常态化宣传教育阵地。近5年来,该局先后在学校、企业、社区、乡村等地,组织开展大气、水、土、固废等方面的现场宣讲活动近200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余万份,投放宣传短信7万条、宣传标语2000条,在全县553个行政村开展固定广播宣讲60余次,为县域生态环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为“翼”,构建宣传矩阵新体系。结合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首先着力提升六种工作能力,即对工作亮点的感知力、载体活动的策划力、团队合作的凝聚力、信息采集的归纳力、语言文字的雕琢力、宣传效果的预判力,有效提高宣传信息的品质,强化宣传信息的舆论引导力;其次是规范“双微”运行模式,结合生态环保工作特点和“双微”信息传播的特点,逐步建立起一套专业程度高、可操作性强的信息“采编——审核——发布——传播”机制,并形成了体系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同时通过不断拓展宣传渠道,与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建立沟通互联机制,按照各媒体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推送工作信息,有效提高各媒体稿件采用率,使县域生态环保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为“平台”,打造生态教育亮点。出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方案及评估标准,形成全县相关工作制度的顶层设计,并搭建起完整的工作框架。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帮助创建单位与县文明办、科协、妇联等单位建立长效互联机制,并广泛与县域中小学、企业结成友好互联单位,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基地参观,形成工作常态。通过历次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培养专人负责参观讲解,持续完善展厅设施,着力推动基地教育活动向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迈进。

同时,利用各类环保纪念日,增加教育基地活动频次,并通过各级媒体放大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活动的社会效益。近5年来,该局利用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开展各类宣教活动150余次,各级各地宣传受众已达2万余人,不仅收到了较大的生态环保社会效益,也为县域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供稿人:张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