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鬼谷信

鬼谷子讲“自知而后知人”,阿信其实一开始并不知道具体内涵,我的疑惑跟你一样,做人为什么先要有自知之明呢?

后来我明白了,这人啊,贵有自知,如果连自己的斤两都整不明白,定然是个糊涂蛋。又或者说,人在这世上混,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撒泡尿照照自己。

鬼谷道阿信发现很多朋友喜欢三国人物,有人喜欢刘备,有人喜欢关羽,有人喜欢诸葛亮,要说如今喜欢人最多的,恐怕是曹操了。

喜欢没问题,但是别入魔。比如,我就看见有人膨胀的想当曹操。他认为只要做个真小人,那就肯定能成功。信仰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那一刹那,他仿佛实现了灵魂的升华。

这绝对是个错觉,其实做坏人和能成功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当然,有这个想法也很正常。当年读初中时,历史老师在台上讲,那人八成是在睡觉。

曹操是能随便学的吗?阿信认为不能,至少有三个壁垒,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

第一个,身份的优势。按理说,曹操的出身其实并不算好,至少比起袁绍差远了。曹操他爸曹嵩是太监曹腾领养的孩子。名义上,是个太监的后人,说出去很不光彩。虽然,还有人给曹操脸上贴金,说他是曹参或者夏侯婴的后人,曹操自己也含糊其辞。可是通过现代科学基因比对后发现,都不是。

别人心里糊涂,曹操心里肯定是有数的。虽然享受了身份红利,但曹操确实嫌弃太监,甚至他想跟太监们断舍离,可是他也身不由己。

如果说太监也有黄金年代的话,那肯定是东汉。另外两个时代是,白银年代的唐朝和黑铁年代的明朝,都是太监们活得最滋润的时代。比如,曹操的爷爷曹腾就有能拥立皇帝的权力,汉桓帝就是他拥立的。

所以,你还觉得你能学习曹操吗?阿信在读《三国志》时,看到曹操青葱岁月的事情,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初出茅庐的曹操敢暗杀大太监张让,然后居然能全身而退。接着,曹操又敢打死大太监蹇硕的叔叔,依然全身而退。不仅如此,太监们还推荐曹操当洛阳北部尉。不仅如此,曹操还敢多次上书公开骂太监,结果他的战友陈耽直接被弄死了。多次得罪东汉最臭名昭著的太监们,曹操啥事没有。这真的只是偶然吗?我想换个人,恐怕就不是这个结果了,直接全家消消乐,而曹操得到的惩罚或许仅仅是叔叔们和蔼的拍拍他的头说一句:这孩子真淘气,不懂事。

或许,有人会不屑的说,有关系很了不起吗?事实上,关系的价值就是用来走后门的,就是打破公平竞争的。你要明白,这世道不公平才是常态。一切的公平都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年轻的曹操干了很多缺德事,最终却是通过举孝廉,也就是以道德模范的身份走上仕途的。他身为高干子弟,又有桥玄、许劭等名士为他站台,走走关系,再花点钱,这事就轻松搞定了,谁管他孝不孝顺,是不是真的尊老爱幼呢?有时候,儒家思想往往是关系户们用来掩盖自己龌龊行为的遮羞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学习的能力。刘备仅仅因为打了个小小的督邮就吓的亡命天涯,曹操却可以安然无恙。人跟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当然,也不能说曹操一点惩罚没有,比如,太监们就用明升暗降的手段,把曹操哄出了京师。

百无聊赖的曹操仿佛是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做个成熟的人,比如认真读书。现代人很有趣,总是喜欢走捷径,他们崇拜王阳明的兵法韬略,却忽略了王阳明曾经认真学习过兵法。同样,人们崇拜曹操的用兵如神,却忽略了曹操是认真学习过专业知识的,史料记载:

曹操“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申、商”就是申不害和商鞅,法家代表人物;“韩、白”就是韩信和白起,兵家代表人物。

在汉代,正经人读的应该是儒家的《五经》,比如袁绍家族擅长解读《易经》。可是曹操却在研究法家和兵家的思想,这也就无形中与袁绍形成了认知差异。在乱世中,游戏规则完全不像儒家经典里写的那样。所以,曹操完全可以指着袁绍的脸说:你认知不够!所以,缺乏相关知识积累的袁绍会输,确实也是理所当然。

显而易见,最合乎曹操胃口的,就是兵法加权谋。事后来看,他显然都看对了书,所以才会成为“三国”中最大的赢家。同理,别问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人修行《鬼谷子》,我们鬼谷道修行的不过是另一种冷门的认知。

曹操后来之所以那么牛,不仅是因为爱读书,更是因为会读书,他有一套很厉害的读书方法。我们今天常说,要把书上的内容真正变成自己的,光靠大量“输入”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输出”。所谓输出,包括摘录、做笔记、写读后感、与人分享等,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吸收书中的精华,并使之为我所用,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并不是别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刻苦学习。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曹操注解的《孙子兵法》流传至今。

这些校注其实就是他的读书笔记,阿信相信,正是那段刻苦攻读的时光,让曹操跑赢了袁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坚强的意志。你是不是以为曹操有了关系,有了能力就可以青云直上了呢?

想得美!命运无常,人在江湖飘,命运若浮萍。曹操也莫名其妙的被卷入到宫廷内的权力斗争中,掌握了知识的他莫名其妙的被皇帝炒鱿鱼了。如果是别人可能会闹着躺平,曹操却是眼里发光,他选择继续积累,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否则,他怎么可能写得出《观沧海》这样的名篇呢?

事实证明,无论古今中外,很多牛人在人生的困顿期都会做同一件事:埋头读书。命运的打击没有成为他们荒废时光的理由,相反,他们往往能够把不幸和挫折转化为沉潜和自修的良机。通过大量读书,牛人们不断自我赋能,从而为日后的创业储备了必要的知识资本,也为将来的东山再起积蓄了足够的精神力量。

一切艰苦的蛰伏都是为了以后人生的崛起,其中的艰辛是普通人所无法承受的。鬼谷子讲过这么一句话,很适合用来形容彼时的曹操: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这世道没有漏洞时,就藏于暗处,待机而动。如果发现了可以利用的漏洞,就主动出山,出谋划策。

最终曹操选择夺取天下,重建太平。

可是,跟你我一样,年轻时候的曹操也会迷茫,他这一等就是两年。在无数个夜晚,或许他也会感叹自己的命运,唱道:一句先苦后甜,我熬了一年又一年。

不同的是,时代在召唤曹操。很遗憾的是,或许时代并没有在召唤你。

最后要泼一盆凉水了,这是曹操的命运,却不是你的命运!所以,你到底行不行,不妨用王立群先生的“四行论”给自己做个测试:

第一,你自己要“行”;

第二,要有人说你“行”;

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

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所以,你到底行不行呢?现在心里应该有答案了吧!其实说到这里,我很想给诸位朋友打一针鸡血,描绘一个虚幻的梦想,说一句,曹操可以,你也可以,但是对不起,每个人的人生的前置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曹操是曹操,我们是我们,我们可以学习曹操人生中的诸多成功经验,但很多条件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注定了我们会平淡地活着。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平凡就只能碌碌无为。因此,如果没有机遇,不妨享受平凡,自我成长。如果有了机会,必须把握时机,成就梦想。

也正因如此,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做人要多一点自知之明,少一点自作多情,人生会少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