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是“画”,入目是“景”,行走在济宁石桥镇各村之间,大街小巷整洁清爽,房前屋后整洁敞亮......这一切,得益于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持续开展。

近年来,石桥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政府主导,逐步向村居组织、党员带头、群众主要参与的治理方式转变,坚持完善人居环境考核制度,实施月排名、季评比、年考核,开展“党建+人居”工作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划片包保”列为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重点事项,开发“志愿石桥”平台,将人居环境整治和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通过党员带头,带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群整群治,形成了人居环境群众做主、自我管理的低成本基层治理新模式,努力绘就石桥镇美丽宜居“新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赚积分”

治理不犯难

走进石桥镇吴家湾村,道路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宜人,生态环境优美,呈现出一幅宁静、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做好垃圾分类,把自家的卫生维护好、保持好,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活动,就能‘赚积分’,而且还能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村民吴大爷说。

为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美丽村庄,石桥镇用小积分,推动大治理,开发“志愿石桥”平台,将人居环境整治和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把各项工作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指标,改善村容村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

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自从有了‘志愿石桥’平台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村容村貌从杂乱无序变成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吴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朱峰坦言。

一支牙膏5积分、一块香皂5积分、一条毛巾20积分......打开“志愿石桥”平台,群众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一一展列出来。“村居会定期发布活动事项,党员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在校中小学生‘小手拉大手’等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村民在活动时限内可报名参与,结束后会获取相应积分,设立环境卫生“红黑榜”,对积分高的家庭农户表扬,提升集体荣誉感,积分也可到合作超市兑换生活用品,通过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模式,做到爱护环境意识深入人心,逐步构建人居环境群众做主、自我管理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石桥镇副镇长聂耸耸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员带头干

公益岗在位

旧墙面穿上“新衣”,走进石桥镇陆桥村,一幅幅主题鲜明、形象生动的特色手绘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我们结合村内实际,打造的网红打卡一条街,其中包括艰苦奋斗、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等内容,以文化墙绘为切入点,让绘画与墙体巧妙融合,让村庄颜值与人居环境双提升,让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光彩。”石桥镇陆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开学介绍。

漫步在陆桥村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见环卫工和公益岗的身影,清扫街道、捡拾垃圾、督导巡查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等问题。“我们村有5个环卫工人、8个公益岗,环卫工人分为4个生产组,负责日常生活公共区域保洁;公益岗将村内16条胡同划分为8个片区,负责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等问题的督导巡查;党员志愿者负责节点性大扫除工作,通过村干部带头,带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群整群治。”陆开学说。

冯尚龙作为陆桥村公益岗的小队长,每天早上8:00便开始了一天的督导巡查工作。“根据村里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划分了各自负责的区域,只要看到脏了就随时清理,时常保持道路以及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冯尚龙说,除此之外,在做好日常清扫工作的同时,还时刻发挥监督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治人居“小环境”,擦亮乡村“高颜值”。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石桥镇开展“党建+人居”工作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划片包保列为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重点事项,结合各村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实施村干部划片包保,每天巡查所包区域,出现问题立整立改,以身作则教化群众,用好“环卫工+公益岗+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每天组成环境卫生巡逻队,负责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等日常性问题的督导和坑塘、生产路边等区域的巡查,维持日常干净整洁,通过党员带头,带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群整群治,持续刷新农村人居环境新“颜值”。

除此之外,石桥镇坚持书记镇长亲自抓,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列入每周党政联席会日常议题,以上带下,提高村居重视程度。“每月组织水利、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邀请市区镇级人大代表参与成立考核组,开展人居环境全覆盖实地检查、现场打分,实施月排名、季评比、年考核,设立‘优秀奖’和‘进步奖’,对前三名位次和季度内累计‘月度排名’提升的村居给予村干部个人即时奖励,通过抓考核促提升。”聂耸耸坦言,压实主体职责,在镇级带动下,部门村居自发形成生产队队长包胡同环境卫生,自我管理、自我评比,看看哪户房前屋后卫生怎么样的新模式。

四好农村路

条条通“幸福”

“你看,我们村现在多漂亮,像一个‘花园村’。”说起陆桥村的变化,村民李中运有感而发。“从前这里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李中运说,“现在,你再看看我们村,出门就是水泥路,方便又安逸,每天都会沿路散步看风景。”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更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础”。石桥镇将“四好农村路”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构筑一个便利的“公路网”,实现城乡“零距离”。

穿梭在石桥镇的各个村居,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农村路连接城乡。“东二环(西浦路)不仅是济宁市南北交通的重要干线,也是石桥镇通往城市的主干道,途径陆桥、齐营、郝楼、孙庄、聂庄、靳庄、韩后、孟井村、栗河崖村等9个村,连通了石桥镇的村村户户,成了村民的‘便民路’‘致富路’。”聂耸耸说,除此之外,石桥镇对陆桥、苏庄、刘庄、孙道口村、后石村等5个村庄进行村内主体道路铺设,也让村与镇、村与村之间沟通更加便捷,道路沿线整洁有序,改善了农村面貌,让农村更加宜居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条条通村路、入户路,成为打通石桥镇与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4.108公里,其中县道7.007公里,乡道33.399公里,村道63.702公里。”聂耸耸说,目前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户户通硬化率100%,交通安全设施基本齐全,公路通行状况良好,优良路比例96.57%,行政村均具备6米以上道路通达,通村公路、村内主要街道排水通畅,基本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已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了与城市道路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