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威海高新区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机制,辖区内成立的63支基层调解队自主开展矛盾调解、议事协商等活动800余场次,解决私自安装地锁、空地废弃垃圾等问题1400余个,将邻里街坊间的磕磕碰碰及时化解。

垃圾桶是小区的标配,但摆放不当也会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近日,威海高新区怡园街道滨州街社区居民向社区反映:“滨州中街9号楼前的垃圾桶离家有点近,风一吹味道特别大。”

群众诉求无小事,“好邻居调解队”第一时间向反映问题的居民了解情况,并实地走访了周边居民。“一走访,发现觉得味道大的居民不少。”队长徐延全说,把垃圾桶移走简单,联系下物业就好,复杂的是周边四五栋楼的居民都习惯了在这儿扔垃圾,得引导大家去固定停放点。

调解队分头行动,对接物业、制作温馨提示牌、上门通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慢慢的,原垃圾桶处不再有人堆放垃圾,居民自觉把垃圾送到固定停放点,垃圾桶顺利“搬家”,调解队的工作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这是高新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63支居民自治队伍均由社区具有威望的党员担任队长,队员有专业律师、也有热心居民,大家用和风细雨般的调解技巧,在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着社会矛盾。

当社区出现涉及需多方协作的问题时,作为社区“红管家”的调解队也会出面,通过召开碰头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带领大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形成了基层治理事项“群众议、群众定、群众享”的生动实践。

为进一步推动居民自治见实效显成效,高新区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吹哨报到”机制优势,推动职能部门力量下沉,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当出现需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就由社区党组织“吹哨”,统筹职能部门“应哨”,交办居民自治队伍“盯哨”,现场商议解决居民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破解了“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