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内容讲了二战后以色列建国,本期内容第一次中东战争和以色列政权的稳固。
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也就是1948年5月15日,埃及、外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这五个阿拉伯国家,他们派兵进入巴勒斯坦,跟以色列干起来了!这次战争被称作第一次中东战争或者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叫它独立战争。
一开始,阿拉伯人还挺猛的,但后来因为联合国的干预,双方从6月11日起就停火了。就在1948年5月26日,以色列临时政府颁布了建立国防军的命令,把哈加纳、伊尔贡等武装力量整合成了一支统一的军队。到了8月底,以色列国防军已经有7.8万人了,12月的时候达到了9.6万人,而阿拉伯方面的参战力量大约是4万人左右。赢得喘息机会的以色列,在整合壮大队伍之后,于7月9日,阿以双方又开战了,这次是以军占据了优势。然后,联合国又来干预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从7月18日开始进入第二次停火期。这段时间里,以色列从国外获得了好多物资和人员援助,而阿拉伯阵营却发生了分裂。后来双方又开战了,以色列军队先后实施了“约夫战役”、“希拉姆行动”、“霍雷夫行动”,把埃及打得只能求和了。
在联合国的施压下,以色列接受了调停,巴勒斯坦战争就这样结束了。除了伊拉克以外,其他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都签订了停战协定。这场战争造成了72.5万巴勒斯坦难民,他们流落到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以及阿拉伯各国。到了战争结束的时候,以色列占领了原来属于阿拉伯国的加利利地区和原定联合国托管的耶路撒冷西区,领土面积达到了2.11万平方公里,比分治决议规定的1.49万增加了6200平方公里,占整个巴勒斯坦面积的80%,停火线成了双方的边界,并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另外,外约旦兼并了约旦河西岸并控制了耶路撒冷东区,加沙地带由埃及控制,那个拟议中的“阿拉伯国”则完全化为泡影了。
以色列建国后,政府在1950年7月搞了个《回归法》,叫居住在外的犹太人回来“团聚”。然后,1952年4月,国会通过了《国籍法》,说只要18岁以上的犹太人一到以色列,就自动当上以色列公民啦。这法子在1966年时,让以色列的移民人数超过了100万!于是乎,以色列就成了犹太移民国家的代表了。
这些移民可没少为以色列出力。他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还有那些有钱的犹太富翁们,更是把钱都投入到了工业建设上,让以色列的经济起飞。这些移民也在扩大内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以色列的教育、住房、卫生等领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经济学家算过,建国后以色列经济的快速增长,竟然有30%要归功于这些移民!
不过,移民潮也不是没有坏处。以色列的社会因此被分成了西方犹太人、东方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这让社会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鸿沟,甚至在语言上也是如此。
战后初期,联邦德国和以色列的关系可是有些微妙。就像两个尴尬的朋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波恩方面可不怕,他们在1951年提出了要对以色列和来自欧洲的犹太人个人进行经济赔偿。经过以色列政府内部的激烈讨论,他们以微弱多数通过了联邦德国赔偿15亿美元的要求。
终于在1952年9月,两国签署了《德国赔款协定》,规定大多数赔款用于以色列从德国进口的货物。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到1967年,联邦德国终于完成了全部的赔款承诺。联邦德国的赔款就像是一份温暖的礼物,缓解了以色列建国初期经济拮据的局面。
以色列这个国家,政治、经济、国防体制和文化都受到西方很大的影响。在政治上,它实行议会制,国家元首总统仅有象征性权力,由执政联盟产生的总理掌握行政权力。从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由临时政府管理国家。1949年魏茨曼总统授权工党领袖本—古里安组阁。随后,工党与宗教联合阵线、进步党等达成联合组阁的协议。3月10日,以色列第一届政府宣布建立,本—古里安为首任总理。建国后的头十年,以本—古里安为首的工党联合政府一直执政,它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如军队国家化、统一教育制度、国家干预经济等措施,规范了以色列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诉求。因此,本—古里安被尊称为“现代以色列之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