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积极推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

用好“绣花”功夫 助推古城“活化”

日前,潮州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近日,记者走访市文广旅体局,了解我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的背景,以及我市将如何借此契机,助力推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秀丽,文物荟萃,自唐宋以来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盛享“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美誉。近年来,潮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坚持“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战略规划,在古城区内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房地产开发,依靠群众参与,用好“绣花”功夫,走出了一条实现古城整体保护、活态保护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用古城的优势,我市将紧抓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契机,积极推动创建工作,以“潮人绣古城”作为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主题。探索借鉴“潮绣”针法,通过“缀绣”“垫绣”“拼绣”“贴绣”等不同“针法”串联、提升、整合、赋新文物资源,充实“绣花功夫”的实践方法与技术手段,起到“潮人绣古城——潮州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将构建创新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模式。探索刚性管理与柔性战略相结合的管理手段,实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健全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体系;搭建开放融聚平台。强化社会公众的动态参与,增进政府与公众的联系,促使潮州“百家修百厝”的宝贵经验完成从“修”到“绣”的升级,实现“百家绣百厝”的品质提升;建设文物资源智慧大数据。完成潮州历史文化“云展览”的总体设计和顶层规划,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将博物馆数字化提升项目纳入“智慧潮州”城市建设;打造馆城一体的“博物馆之城”。加快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施大遗址研学精品工程,构建市-区-街的“博物馆之城”网络。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加强社会联动,深耕精细主题;构建多元高效的“潮州声音”传播体系。构建价值阐释话语体系和传播共同体。强化技术与内容的融合,推动文化资源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实施“绣古城”重点示范项目。选取近年来潮州在文物保护利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的项目作为基础,精准施策、补齐短板、突出特色,以“潮人绣古城”打造经典名城,焕发古城活力。一是以“缀绣”强化联系,强韧城市历史空间体系。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总体格局入手,以纵、横经纬连缀的针法,在城景尺度建立城市历史空间的基本秩序,在街巷、街区尺度加强特定主题历史信息的层叠积淀,保护更加完整的文化生态格局、强化单个文物点的作用、激发系统的整体功能。二是以“垫绣”提升优化,文物本体修缮和历史环境修复。借鉴潮绣追求浮雕般的形体表现之创新针法,以提升维度的技法突显主体空间立体感,即以精细化的保护修缮为前提,根据不同类型文物的基本特点,“精雕细刻”,提升优化文物本体、历史环境、社区氛围的品质,达到突出潮州古城“人”“物”一体的玲珑浮凸、活色生香的效果。三是以“拼绣”密切组织,更新活化历史地段。借鉴潮绣中化零为整的针法,将繁多分散的物象单元组合起来,形成完整丰富的轮廓和别致的纹样。将原本在某一片区内相互临近却处于孤立状态的历史文化要素,通过社区营造和空间治理,进行社区居民的密切组织、建筑单元的拼接组合,“拼绣”出空间的动态均衡、街巷的节奏韵律、功能的多元复合和独特的社区共生关系。四是以“贴绣”多元融合,赋新历史文化资源。借鉴潮绣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丰富绣面内容的刺绣形式,以现有丰富的文物实体空间资源为基底,从增强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多元内涵出发,强化文物物质空间承载力,赋予城市文化空间新的内容,用贴出“新花样”来“缝”住传统,使静态的文物化为有着丰富内容的、鲜活的城市生活场景与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