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精神内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或许你身上就有精神内耗现象。

有个朋友说,她的精神内耗非常严重,每天都活得很痛苦,事情还还没发生,就想到了无数可能,太耗精力了,根本无法活在当下。

那么,让你严重透支的精神内耗,到底是什么?

怎样的状态才算是精神内耗,怎么才算正常范围内的思考呢?

内耗的本质,是外界向你灌输的各种观念,形成了一套你所认为的标准,而客观事实与你的内心标准发生了矛盾冲突。

你的内心摆脱不了那些标准的束缚,按照那些标准去做,又让你疲惫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说,你负责的一个项目终于结束了,连续加班几个月,让你心身疲惫。你想好好休息几天,准备去北京旅游,让自己放松一下。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你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要在网上做攻略,查当地的天气情况,要带什么样的衣服,到了地方才不冷不热穿着正好。

然后,要查询景点周边的酒店,比较价格,入住环境,大众口碑。看了网上的评价,还不放心,要打电话过去确认,特价房源是否和网上写的一样,带窗子和独立卫浴。

好不容易订完酒店,接下来,要查询从酒店到景点,要如何坐车,乘车路线,怎么换乘,下车后要步行多少米,才能到景区入口。

景区有什么特别规定,比如观察时间,票价多少,是否有优惠活动。

最后,终于查完了这些,还要确定出发日期,出发时间,查询当天的列车时刻表,比价格,订车票。

所有工作都做完了,还要再把回来的日期确定好,车票买好。路上要买什么特产,给家人带什么礼物,给同事带什么纪念品。行李箱装要预留出空间,不然买了特产行李箱放不下怎么办?快递回来还要花运费,不值得。

如此等等,这一切都做完了,你却一点要出去散心的喜悦也没有,有的只是紧张和反复确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去玩的几天,不管你走到哪里,都小心谨慎,不敢多睡,怕起晚了景点转不完,再美的风景,不敢多玩,怕时间长了错过预约好的餐厅。

酒店环境再好,也不敢多住,因为再多住一天,就会影响下一站的行程,后面订好的车票和酒店都要取消,再重新预约的话,太麻烦了。所以,这一路上,你玩得走马观花,走得忽忽忙忙。表面上,似乎一切都在你的计划中,哪个环节也没出错,该转的景区转了,该去的网红餐厅去了,该品尝的地方特色也尝过了,预约好的酒店都按时入住,订好的车票,也没错过时间。

但是,几天下来,你玩得并不开心,因为,还是很累,一点也没放松下来,时刻处在紧绷状态,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你认为凡事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不提前安排好一切,你感觉没有安全感。

所有的事情,你都做好最坏的打算,避免超出你的预期,当然,这么做,可以规避一些麻烦的产生,但是,也让你少了放松和快乐。

想摆脱精神内耗,正确的做法是,改变旧有的思想模式,努力让自己活在当下,享受每一个当下,而不是消耗在琐事上。

只要改变原来的思想模式,把内在观念调成和外在的需要一致就可以了,内外统一,自然不会有内耗。这,才是治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