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紫金e评:让中华文明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习近平主席近日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各国专家学者当好融通中外文明使者的殷切期望,在与会嘉宾和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转化,为不同文明的传承、发展、创新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世界文明的“百花园”无比绚烂,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如果文明有色彩的辨识度,那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无疑是开放的“多彩色”,是包容的“暖色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调”……赤橙黄绿青蓝紫,中华文明,姹紫嫣红,色彩斑斓。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读懂中国,感知鲜明的中国文明色泽?中国学是一扇重要的窗口。从历史深处走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脉不曾断流,今天的中国,具有传统性更具有现代性,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现代中国必定会让中华文明走向新的辉煌。眼下的中国,科技跨越、经济崛起、国力增强,取得的成就令全球瞩目,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关注中国、研究中国。读懂“何以中国”,文化的鸿篇巨制尤需用心来精读、细读、深度。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邀请约400名中外嘉宾参会,并为2023中国学贡献奖获得者颁奖,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构建独具辨识度的中国话语体系,并为世界读懂中国、认识中国提供宽广的平台,促进世界中国学研究的正向发展。

文化绵延不绝,创造生生不息。有人说,小到书籍中的文字、美术馆里的书画,大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社会的价值观,都蕴藏着文化的力量,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站在时间长轴上看待中国学研究,这无疑是对软实力、影响力的深层次厚植。翻过一山、再攀一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只有不断厚植文化根基,让文化自信的底气在每个人身上由内而外释放,奔向民族复兴的精神气场才会更足更强。在本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开幕式上,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一机构的“上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世界更加客观、真实、全面认识中国、读懂中国。品读中国,世界共期。站在新的起点上往回看,世界中国学论坛于2004年创办,每两年举办一届,从无到有,从创办到繁盛,这一论坛已经成功举办9届主论坛、5次专题论坛,与会中外专家学者总计2741人次,其中近半数为海外代表,覆盖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一项项数据表明,世界关注中国的同时,更加把目光聚焦到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深读。时光向前,文脉流淌。只有持续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构筑精神高地,才能为促进各国民心相通贡献中国力量、注入中国智慧。

世界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处一个“地球村”,放眼望去,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民间交流不断走深,文化纽带越拉越紧。从留学生到在华工作的海外人员,再来走遍中国城乡大地的海外游客……每一个“洋面孔”都是融通中外文明的友谊使者。中国持续伸开开放的臂膀,拥抱海外各层面人士,真情邀请他们常来中国看看,到中国走走,与基层百姓聊聊,旨在让世界上更多人在现实土壤中感知当代中国温度、望见中国风貌、领略中华文化魅力。世界望向中国,中国人身上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背后则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在新时代的不断繁荣兴盛。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须围绕业态、产品、市场、服务、交流等方面新变化,深耕文化市场,做强产业链价值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让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