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货刚收齐,年终大促又即将登场。面对低价促销,不少消费者容易冲动下单,但也需要警惕:有的低价促销商品其实并非正品。近日,梁溪区市场监管局北大街分局办结了一起网售假酒案。令人意外的是,该案是一场“圆满解决”的消费纠纷牵出的——

【回放】

酒瓶破损都不漏酒气?正品货不足,网店用假酒“应急”

今年6月,网络电商平台开展年中大促活动。消费者阿奇(化名)趁着优惠,在拼多多平台上的一家网店购买了两瓶五粮液,收货后发现,其中一瓶酒有破损。后经核实,是运输不当所致。9月份,商家为阿奇办理了退货退款。事情至此,看起来是一起圆满处理的消费纠纷。可阿奇总觉得不对劲:“那瓶破损的酒,怎么闻不到酒味?”随后,阿奇再次登录拼多多平台查看该网店的资质证明,结果发现,这一栏空空如也。阿奇怀疑,这家店有问题,遂向平台举报。

由于该商家登记的经营地址位于梁溪区,拼多多平台将该情况反映至梁溪区市场监管局北大街分局。执法人员接到线索后,立即赶赴涉事商家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现场位于某商业办公楼,约4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内,一部分用于人员办公,另一部分用于储物等。经现场检查,该公司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齐全;储物场所的地面上堆放了数十箱白酒,货架等处还摆放了一些散装白酒,其中部分贴着带有“日期不符”“消费者说假货”“鉴定(有问题)”等字样的标签。对于成箱的白酒,该公司负责人提供了正规渠道的进货凭证,但对于单瓶的白酒,对方无法提供相关进货凭证。

经相关商标权利人委托的鉴定人员辨认(鉴定),散装白酒中,有10瓶并非该公司生产,属于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那么,这些酒从何而来呢?为何已标注出有问题仍然销售?对此,该公司负责人称,该公司在线经营白酒业务多年,有固定合作的、有资质的正规供货商。平时,采取薄利多销的模式,因此,门店在平台上销量比较靠前,逢“618”“双11”这类电商大促活动时更是供不应求。正规渠道货源不能及时供应时,他们就通过向个人回收白酒,来补充库存应急。因缺乏专业的鉴定手段,往往无法保证这些回收白酒的品质。

鉴于该公司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其行为分别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商标法相关规定,梁溪区市场监管局责令其立即改正。同时,综合其违法事实、情节、整改情况、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依法对其作出了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

【说法】

食品进货查验绝不能“偷懒”严重者,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

北大街分局执法人员介绍,去年以来,该局查办的“销售假酒案”中,当事人均存在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私下向个人收购酒的情况,这种把关不严的行为,也是导致其售假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

“进货查验义务是食品经营者的法定义务,对于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执法人员表示,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依法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将面临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因未履行进货查验,导致售假、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等其他违法行为发生的,还将被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执法人员提醒相关经营者,日常经营中,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从正规、有资质的供货商处进货,尽量不要从个人手中收购,避免引发法律风险。对于从事向私人收购商品的回收商,应做到核实、登记对方身份信息以及商品的来源、合格证明、编码等信息,确保商品来源正规、可追溯。

执法人员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选择资质齐全的商家下单,对于价格明显低于正常市场价的商品,要提高警惕,以防落入“低价陷阱”。购买商品时,应妥善保存相关消费凭证,如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请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并拨打12315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