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津治通”平台支撑全市基层治理领域事项流转、业务协同、数据分析(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供图)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事关城市发展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时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数字化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是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城市数字化转型亦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迭代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新时代新阶段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未来发展和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具有复杂巨系统的特征,城市建设、发展、运行、治理各方面情形交织、错综复杂,需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方式,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重点把握三大问题
分析当下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挑战,有三个问题需要重点把握。
第一个问题是,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滞后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受市场规律的影响较大。相比之下,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则受限于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因素,在内外融合、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等方面需要着力提升。
近年来,浙江、上海、天津、北京、重庆等省市相继推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数字化转型相关方案或规划,重点要解决的就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系统性推动、整体性提升。
第二个问题是,制度供给滞后于应用技术创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数据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相关配套的制度、标准、规则仍待完善。比如,关于数据资源的确权、流通、交易相关制度,以及数据的采集、共享、开放、应用等全流程相关标准规范。
近年来,贵州、天津、浙江、上海等省市相继出台促进大数据、数字经济发展应用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标准,正是各地加快健全适应数字化转型制度体系的先行探索。
第三个问题是,数字化转型牵引核心技术突破的作用仍需增强。
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仍需升级加力,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有待持续提升。如何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的强大牵引作用,把数字化发展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场景牵引、数据赋能
各地进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挑战和具体路径因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差异而不同,但蕴含其中的规律和逻辑是一致的。
城市数字化转型,要以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城市发展运行不平衡不充分场景的数字化转型为“牛鼻子”,整体牵引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转型;要以场景牵引和数据赋能为主线,将“场景应用牵引数据供给和数据供给赋能场景应用”贯穿到数字化转型的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
就此,天津聚焦基层治理需求,建成了社会治理“一张表”系统,首批推动市级部门、公共服务机构等46类数据汇聚、治理、比对,下沉赋能至社区村居,形成了“数据汇聚治理、基层依权使用、报表按需生成、多方共享利用”的工作模式,减轻了基层数据采集负担,提升了基层治理精准化水平。
一方面,场景应用牵引了数据供给。
天津在实践中,从梳理支撑场景的核心业务出发,逐层拆解到最具体最基本的业务事项,形成业务事项清单,逐一明确支持事项及业务流程的数据需求和生成数据的信息系统,实现事项的标准化、数字化。
另一方面,数据供给赋能了场景应用。
天津制定统一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汇聚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惠企惠民等多源异构数据,形成了数据供给清单,逐项明确数据所在系统与所属机构,明确数据共享方式与对接接口,以数据互通共享驱动业务协同,倒逼流程再造,通过“破点、连线、成面、立体”,推动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能中枢,构建数字底座
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以智能中枢、数字底座、数字界面为关键支撑,实现城市“算―感―传―用”融为一体;通过统一的数据赋能和技术赋能,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城市从“物联”“数联”向“智联”不断升级演化。
天津基于城市智能中枢开展全国唯一的国家“互联网+监管”多级联动应用试点,通过汇聚、分析网约车订单、车辆与驾驶人员许可等数据,形成疑似非法网约车黑名单和惯常下客地点,为交通执法提供支撑。目前,平台已累计判断疑似非法网约车12.9万余辆,涉及人员10.9万余名,助力天津网约车订单合规率增幅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城市数字化转型,还需统筹布局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立统一标准、统一台账、统筹实施的“一盘棋”推进机制,推进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的前端感知终端覆盖,推进城市基础感知数据的融合关联和共享。
天津正在建设城市智慧道桥养管服务平台,通过布设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采集、分析、预警桥梁安全和运营状况,自动分析研判桥梁结构状态和承载能力,可提升桥梁安全问题发现、定位、处置的及时性,为桥梁养管和出行安全提供数字化保障。
挖掘公共数据,破解“数字鸿沟”
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构建“通”的链路,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为主线,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鼓励第三方挖掘利用公共数据,深度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比如,天津围绕独居老年人居家养老场景,运用人工智能、物联感知技术与城市公共数据充分融合,搭建数据分析关爱体系,汇集独居老年人日常用电、用水、用气等数据,通过建模分析、监测使用量突变情况,及时发布预警。社区网格员能通过“津治通” 平台接收预警,第一时间与老人或家属联系,提供主动关怀、健康管理、应急保障等服务。
11月,天津居家老年人正在使用“银发”智能服务平台智能设备(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供图)
城市数字界面是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的平台,也是数字化转型成效可感可知的窗口。
面向群众企业的数字界面,其形式可以是独立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小程序等兼容性的应用。目前,各地多以通过升级现有的城市“一网通办”平台来实现。比如,北京的“京通”、天津的“津心办”、上海的“随申办”、重庆的“渝快办”等平台。
依托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智能柜员机等各类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可实现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以适老化改造等方式破解“数字鸿沟”;以群众评价为“指挥棒”,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数字界面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充分性和均衡性,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面向政府的数字界面,在各地实践中以独立的应用程序为主,采用一体化应用集成管理系统架构,实现事项流转、业务协同、数据分析等应用一端集成。
天津、上海、浙江等省市在治理领域提出打造“一网统管”的数字界面。其中,天津的“津治通”平台,构建起全市基层治理领域统一登录门户和统一移动端应用程序,接入各部门各区基层治理类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津治通”统一入口登录,依权访问市、区两级各项应用,实现全市基层治理领域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和便捷化。
以制度支撑创新
城市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不少地方正积极建设数字技术开源社区,创新数字技术攻关机制,积极支持下一代信息通信、网联云控自动驾驶、人机智能交互等新技术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先试先用、规模化落地。
天津智能交通联合研发中心,就是通过“揭榜挂帅”组建的创新联合体。其采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架构,成功研发了港口智慧调度服务平台——通过分析港区货车到港数据和作业数据,平台即时制定科学的作业计划和调度策略,实现了港口物流流程实时监控和辅助决策,优化了车辆运行效率,提升了码头作业运转效率,为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城市数字化转型,还需坚持“技术+制度”协同驱动。
一方面,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到哪里,制度供给就要跟进到哪里,要及时将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群众企业满意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标准、法规,以“制度力量”支撑“创新力量”,壮大“实践力量”。
另一方面,地方应前瞻性地研究制定一批法规、政策、标准,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天津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因时因势制定出台了一批法规、政策、标准。比如,天津陆续出台了《天津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天津市大数据发展规划(2019—2022年)》《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制定《天津市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天津市大数据企业认定规范》,发布实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总体框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交换技术规范》《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等地方标准,形成了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制度体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