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被一位不是很熟的朋友约出来吃饭,本来想找理由推脱的,耐不住他一直邀请,最后还是赴约了,至于为什么我不想赴约,待会你就明白了。
饭桌上,菜还没上齐,这位朋友就开口了:“你说我也算个社交牛人吧,但我怎么感觉朋友这么少呢?”
得,既然他觉得自己是社交牛人,那我们就叫他牛老师吧。牛老师人其实挺好,待人热情,就是有点嘴快,不分交情深浅,都喜欢把人当密友聊天。
我想着既然今天来了,不妨和牛老师聊一聊。我问他:“牛老师,你觉得我和你的关系怎样?”他似乎没想到我会问这个,愣了一下回答:“算是不错的朋友?”
我告诉他,这就是问题所在。以我们的关系,我本不应成为他诉苦的对象。他应该找关系更好的人聊这些。但既然今天找到我了,我陪他聊聊也行。
我问他:“你听过‘交浅言深’这个词吗?意思是,一个人说的话和他们的交情不匹配。”我举了个例子:“你和一个同事只是电梯里点头的关系,突然问人家‘你每天都一个人上班?过年怎么过,票买了吗?’这样会让人觉得热情过度,不舒服。”
“就像现在我和你聊天一样,我同你讲这些是越界了,我先道个歉,不过我觉得你的确可以思考一下怎么在人际交往中分清界限了,交浅言深看起来很热情真诚,但很容易让别人产生压力。”
牛老师夹了菜,问:“所以太热情了也不一定是好事?那我应该怎么去确定和别人的界限,万一说多了该不该和人道歉?”他又说:“哎我发现你懂得好多啊,下次还能找你聊天吗?”
看来,他还没意识到应该多听少说,果然,觉察比改变难多了。
2020 年度中国家庭教育领军品牌
腾讯教育评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