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我市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初显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灿

小雪节气已过,一年接近尾声。在益阳民众的记忆银河里,过去的一年有许多精彩的文化活动、民俗表演、节庆盛会,犹如耀眼的星光,让人印象深刻,值得时常拿出来回味——

2月,“村晚”舞台好戏不断,村民既当演员又当观众,欢乐加倍;

5月,“人民艺术家”王蒙同中国作家协会一众“大咖”齐聚清溪村,点燃无数书迷的文学梦、追星梦;

6月,兰溪河里划龙舟,万人空巷,引发广泛关注,相关短视频和新闻作品全网浏览量超14.5亿次,成为现象级赛事;

10月,2023年益阳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在益阳高新区举行,活动精彩纷呈;

……

今年以来,我市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为抓手,注重以文化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搭建文化舞台,讲述乡村好故事、传播乡村好风尚、代言乡土新文化;培育典型示范,促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如今,在我市的广大乡村,一项项民俗活动热闹起来,一座座乡村文化礼堂亮了起来,一家家农家书屋改建提升……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既饱了眼福,愉悦身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又鼓了口袋,产业兴旺带动了一方富裕。

农村真正成为了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的好地方。

塑形铸魂 文明乡风润物无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首要政治任务。我市依托“山乡有理”理论宣传平台,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大白话,结合农村文化教育活动载体,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喜闻乐见的思想宣讲活动,让党的声音响彻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进一步深化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广泛开展文艺“千百万”行动,我市培训、指导了40名文艺志愿者,深入全市40个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重点村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通过文艺培训、文艺采风等交流活动,让更多村民接受文化熏陶。

在资阳区张家塞乡富民村,冬日暖阳下的轻风里携带着阵阵擦菜子的香气,石墙、围栏上,随处可见五彩斑斓的儿童画。“许老师好!”“今天又来教孩子们画画啊?”“白菜薹长出来了,扯点回去吃吧。”画家许国良穿梭在村子里,乡亲们总会对他嘘寒问暖,家里伙食好的,还会邀他去吃饭,村民都说:“许老师就是我们村的一员。”

富民村,之前并不富,曾是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后,仍面临不少问题。当时正在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模式的许国良来到了村里,他认为乡村振兴,不仅要在大人身上做文章,还要从孩子抓起,从小培养,让他们多接受艺术熏陶。于是,他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画国画,每周一次。后来,想学画的孩子越来越多,场地不够,他便将村里一个废弃猪圈,改造成石门头留守儿童艺术教育实验基地。这里成了孩子们学画、交流的新乐园。在许国良的带领和感召下,贵仁杰、刘高瞻、刘上明、夏鹏程等益阳籍的书画家不断加入文化振兴队伍。

如今,村里借助擦菜子产业和艺术带动,名气越来越大,游客纷至沓来,村民瞅准时机,陆续建起了乡村民宿。同时,积极争资立项,修建德兴湖环湖公路,打造南洞庭旅游度假区项目,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安化县小淹镇肖家村在乡风文明、宜居宜业宜游上下足功夫。成立乡村建设、环境治理理事会,制定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和保洁员管理制度,全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前后投资180万元,建设高标准河堤1300米,清淤疏浚河道6000米,打造乡村青绿底色。如今,融入了本村产业特点与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的大湾美丽屋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目标之一,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和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今年以来,我市举办移风易俗主题巡展,组织开展“最美系列”评比,将“鲜花换鞭炮”活动化作日常,不断营造“山乡尚礼”的文明风尚。文明乡风好似一场场春雨,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断丰盈着人们的思想 和精神。

挖掘特色 文化活动“带火”乡村

“这就是大家向往的过年氛围啊!”11月25日,大通湖区金盆镇大东口村彝族同胞和当地群众欢聚一堂大口吃肉、载歌载舞、互相祝福,共同欢庆彝族新年,看到美味烤羊、熊熊篝火,网友表示真是羡慕,申请明年也去体验一番。

这里的彝族同胞是为支持国家“西电东送”工程中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从四川省大凉山地区移民而来。十余年来,各族同胞早已亲如一家,每年11月20日至26日是彝族新年,村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村民纷纷参加的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按照“文化利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工作思路,我市积极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完善乡村文化阵地,鼓励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提名气、聚人气、招财气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资源、旅游要素、人文底蕴深度融合。

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不仅具有社会效益,也具有经济效益。新年伊始,我市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等文化活动,实施一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项目,为广大群众奉献一道道精美文化大餐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居民消费,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今年端午,兰溪双桡龙舟赛火爆出圈,生动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6月22日端午节,2023年“山乡新巨变 多彩新赫山”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在赫山区兰溪镇举行。1条99.9米长的龙舟率22条双桡龙舟,在大雨中上演速度与激情,益阳城万人空巷。据统计,当天上午,超10万人到现场观看,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超200万。

节会活动的举办,不仅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带动了益阳各地经济发展。紧邻省会城市长沙,是我市最显著的区位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我市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积极对接“强省会”战略,深度融入“长株潭”“环洞庭湖”“雪峰山”三大文旅融合发展板块。同时,加快东接东融步伐,成立文旅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盘调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重点在产品定位、品牌打造、线路策划、节会互动、宣传引流等方面强化纵向政策链接,搭建横向交流平台,助力形成立体发展格局,扩大城市影响力。据统计,近两年,益阳旅游景区30%以上的客源来自长株潭地区,带来相关旅游收入约185亿元。

塑造品牌 文学之乡频频出圈

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我市深入挖掘文化的力量,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强基,向文化振兴的高地攀登。

去年,我市正式启动创建“文学之乡”工作,坚持把创建“文学之乡”作为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全面创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开拓发展文学事业,不断推动文学艺术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坐落在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的清溪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乡土文学巨匠、斯大林文学奖获得者周立波先生的故居所在地,也是其文学代表作《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的创作背景地,这里被誉为“山乡巨变第一村”。

村里目前共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书屋有21家,均以作家、出版社的名字命名,有人民出版社清溪书屋、作家出版社清溪书屋、王蒙清溪书屋、贾平凹清溪书屋、迟子建清溪书屋、阿来清溪书屋、梁晓声清溪书屋、刘慈欣清溪书屋、立波清溪书屋等。自2022年7月开放运营以来,书屋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书籍总销售额达46.8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70万元。

去年7月30日至8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在益阳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活动,清溪村成为全国顶尖文学盛会的主要活动地。今年5月,中国作家协会再一次相约清溪,在这里举办了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活动。其间,王蒙等文坛巨擘相聚清溪,开讲座、逛书屋、搞调研,益阳再次掀起文学巨浪。

今年5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开幕式在我市清溪村举行。会上,益阳获得“文学之乡”授牌。如今,“文学之乡”就像一张闪亮名片,展示着益阳的书香气质;也如一块磁铁,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不久前,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为代表的名校读书团来到清溪村打卡,他们以逛书屋、阅读的方式,遇见书香益阳,开启文学之旅。

突出农民主体性,始终坚持农民是乡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受益者,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益阳厚植乡村文化根脉,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乡村文化新生活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