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第十八届)河北十大新闻、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启动,“双十”候选新闻人物名单公布,其中,《勇攀更高峰的科技领军者——马峙英、李青》上榜。
马峙英,1958年10月出生于新乐市西五楼村,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河北省棉花育种首席专家、“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课题首席专家。多年来,他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在棉花育种理论技术和新品种选育、粮棉节水丰产高效技术体系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李青,1965年3月生,东旭集团总裁兼总工程师。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分会理事长。专注我国新型光电显示材料和装备自主研发及生产、技术与工程管理等工作,为我国显示行业安全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青个人履历: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河北工业大学(原河北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学习。
1987年8月至1997年9月,石家庄市柴油机厂研究所工作。
1997年10月至今,东旭集团总工程师。
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清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学习。
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习。
2014年12月,被授予正高级工程师。
2014年12月,受聘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长、主任。
2016年11月,受聘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019年11月,受聘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光电显示玻璃是显示产业核心部件,长期被美日等国高度封锁和垄断,我国全部依赖进口,与芯片一起称为“缺芯少屏”,严重制约了我国显示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李青是我国新型光电显示玻璃制造和装备领域专家,长期在产业一线,专注于光电显示玻璃技术创新与工程管理创新,先后主持光电显示用高均匀超净面玻璃基板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系列化(G4.5~G8.5)液晶玻璃基板、触控屏玻璃、低温多晶硅(LTPS)玻璃基板、柔性OLED玻璃等全套技术与装备;构建以“三位智创”工程管理为指导的光电显示玻璃与装备迭代升级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成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实现了国家显示玻璃自主可控,为推动我国光电显示产业跃居全球第一、保障显示产业链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我国庞大的CRT产业面临淘汰,安彩集团、宝石集团纷纷倒闭,生死关头,李青牵头成立了研发团队,历经五年,实现了我国液晶玻璃基板技术与装备重大突破。
2010年,李青牵头在郑州建成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5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制造出了高均匀、超净面、强理化性能的玻璃基板,突破了技术壁垒,打破了国际垄断,结束了我国液晶玻璃基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随后在石家庄、芜湖、福清等地先后建成G5、G6、G8.5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20余条,在天水、太原、青岛等地正在建设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10余条,实现了我国液晶玻璃基板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
2012年5月20日,在四川绵阳主持建成我国首条高强超薄浮法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盖板玻璃)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我国显示用盖板玻璃零的突破,结束了我国盖板玻璃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随后,在绵阳、安阳、焦作等地建成浮法盖板玻璃生产线4条,保障了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2017年6月30日,在安徽芜湖建成我国首条低温多晶硅LTPS玻璃基板生产线,为高分辨率、低功耗、高亮度、高响应速度显示器提供国产核心材料,实现了我国显示产业链自主可控。
2020年6月,在安徽芜湖建成我国首条柔性OLED载板玻璃生产线,为OLED柔性显示器制程实现了材料国产化替代,保障了我国显示产业链安全。
上述产品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与国外产品无差别同线使用,其中应变点温度、热收缩率、耐碱性等均优于国际知名公司。
国产化撬动进口显示玻璃大幅降价,单片玻璃降幅达85%以上,为下游企业节约成本超两千亿元。
国外厂商为了垄断我国显示玻璃市场,装备无论多少钱是不卖给我国的,李青及其团队为了研发和生产出上述产品,必须先把装备国产化了,2005年起,先后在石家庄、芜湖、天水建成三个显示玻璃装备生产基地,为我国显示玻璃安全生产提供了装备保障。
2018年12月,在河北石家庄建成平板显示玻璃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我国显示玻璃与装备不断迭代升级奠定了技术保障。
发表“铂及铂合金材料抗玻璃侵蚀能力的研究”、“Al2O3/SiO2摩尔比对无碱铝硼硅酸盐玻璃黏温特性的影响”、“A review on the low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and the remedies for GaN-based micro-LEDs”等论文59篇,其中SCI论文13篇(皆为通讯作者)。主持编写《液晶基板玻璃生产工艺与装备》、《平板显示基板玻璃技术概论》、《光电显示玻璃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光电显示玻璃可持续发展研究》、《显示玻璃与装备企业“三位智创”精细化管理》、《自主创新-东旭集团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SIR)管理模式研究》等专业书籍6部。拥有《TFT-LCD玻璃基板自动加工生产线》、《一种用于LCD的轻质环保型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的配方》等专利112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51项、实用新型873项,《一种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于2019年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一种硅酸盐制品及其强化方法》发明专利于2022年荣获“中国专利银奖”,《牵引辊配重的安装结构及其机构玻璃基板工艺调整方法》发明专利于2022年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主持制定国家标准6项。
主导完成“G8.5液晶玻璃基板生产技术应用开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高强盖板玻璃工程化技术优化集成和生产技术攻关”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均通过验收。TFT-LCD玻璃基板成套设备生产线、平板显示第六代液晶玻璃基板分别荣获科技部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
李青主导建设了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生产及工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立了以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依托的百名博士创新团队、院士工作站等,培养和创建了一支具有原始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团队。
20世纪90年代初,被称为棉花“癌症”的黄萎病在全国几个主要产棉区流行,河北省80%的棉田受到病害威胁。
“就像人体血管内部出现了疾病,这时候你在皮肤上抹点药,是治不好病的。”马峙英说,棉花一旦发生黄萎病,挂满棉桃的叶子会变黄脱落甚至枯死。他把棉花抗病育种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当时,要攻克这一难题,绝非易事。马峙英带领棉花抗病育种团队,进行抗黄萎病育种基础研究与新品种选育攻关,誓把抗病品种培育出来。
他们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多个棉区的病田考察取样,走访并请教专家,细化研究方案,几乎把自己“种”在了棉田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余年来,马峙英团队搞清了棉花品种抗病反应类型和抗性遗传方式,构建了抗病育种的核心种质,创新了黄萎病抗性鉴定和选择技术。
他们培育的农大601棉花新品种实现了枯、黄萎病“双抗”新突破,入选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重大转化成果,是2015年全国推广面积十大品种,2017年位居全国大田作物授权品种面积前十排行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