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安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的通知》,明确了目标任务:到2025年底,全国70%以上的行政村部署2套以上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灾害事故多发易发地区和乡村治理重点地区行政村主动发布终端覆盖率达到100%,20户以上自然松部署1套以上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可享受到更优质、更精准的应急广播公共服务,全国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覆盖率和覆盖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23年6月底,全国各省、市、县完成相关应急广播建设项目工程方案制定及建设资金落实工作。

一、基本情况

全市已完成盘州、水城、钟山3个县级、65个乡(镇、办)、413个行政村(含异地扶贫搬迁点)的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安装发布终端6684个,并且投入使用。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平台,通过分级授权,乡村可以自主播放宣传信息,可实现县、乡、村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成为精准动员的重要渠道。目前,并且水城区区级平台在信息源端实现区融媒体中心与区应急办之间的对接,盘州市区级平台可实现5个横向单位平台接入。

二、应急广播体系使用成效

(一)传播途径不断拓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急广播传输覆盖渠道更加融合化、多样化。已由传统无线发射传输、大喇叭作为接收终端传播方式逐渐转向有线、无线传输相结合,大喇叭、音柱、手机接收等多种传输方式。例如,盘州市综合利用广播、手机APP等发布渠道,打通应急广播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融合;盘州市、钟山区利用广电有线网络可同时承担点对点精准传播和大范围信息传播的特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光纤行政村全覆盖优势,建成以广电网络光纤为主体的应急广播体系,依托广播电视乡镇综合服务站提供服务,具有覆盖范围广、抗灾能力强、传播迅速、安全性高、接收简便等特点。水城区通过探索形成有线、无线相结合适配地方特色的应急传播传输体系。

(二)“平战结合”初步取得成效

应急信息传播是应急广播的基础价值和立身之本。应急广播在预警信息发布、防灾减灾、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例如在疫情期间,盘州市、水城区、钟山区应急广播平台通过播放疫情信息,保障了政令畅通,大大降低宣传成本,提高了宣传效率。同时,应急广播的使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在政策宣讲、文化供给、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应急广播发布党务、政务、商务、农业、文化等惠民信息,使用频率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例如:在政策宣讲方面,2023年以来,由盘州市宣传部主导司法、卫生、林业、应急等部门联合,由盘州市融媒体中心负责编制的乡村振兴计划内容播出2368次;水城区使用应急广播进行政策宣传播发条次1812条;在社会治理方面,钟山区双戛乡高坡村通过本地方言等宣传蚯蚓对土地的改良作用,促使村民们在发现有外来人员在本村挖蚯蚓时主动向村委报告,取得了良好效果;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将应急广播与“小鱼”系统结合使用,可以随时掌握村里的情况,并及时通知到村民,促使应急广播在移风易俗和文明引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服务“三农”的“顺风耳”“千里眼”。

(三)“人断我通”路径探索形成

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电力等通常在灾难中容易受到影响,为助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各县区应急广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综合覆盖效果好、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强的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有线通道传输应急广播信息,提升应急广播系统抗毁能力,确保达到“人无我有、人断我通”的目标。例如,盘州市所有应急广播终端均配备了UPS电源。

(四)运维管理不断创新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做好平时的运行维护和给予相应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各地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管理规章制度,探索灵活、高效、可持续的运维机制,确保应急广播良好运行状态,关键时刻用得上。例如:钟山区采

二是项目选址不精准。目前部分地区存在广播设施安装在乡镇政府或村活动室,播放存在扰民的情况,例如:有些广播安装在学校附近,广播的播放必然影响学校的教学情况;又如钟山区双戛乡存在村组移动搬迁,应急广播设备需重新移机情况。

三是建设资金来源单。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现有广播设施均为财政出资,在分级使用、管理、维护上还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后期日常维护工作因财政紧张,无法保障维护资金的正常拨付,部分村组电费无保障,停电、断电将导致无法在线。且广播场所的配置和广播设施的增加以及维护,均需大量财政资金投入。

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公司建设,维护,提供给县乡村使用;水城区租用网络公司光缆作为主要传输通道,设备维护由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统一协调;盘州市采取县乡村共建的模式、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终端应急广播维护,各村负责各辖区内应急广播电费、网络资费、平时材料费等。

三、存在困难

(一)建设覆盖面窄,资金来源单一

一是覆盖数量有差距。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5部委工作要求,到2025年底,全国70%以上的行政村部署2套以上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而我市目前有行政村(含居委会、社区)1151个,现已建设部署1套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413个,占比35%。

(二)播放内容贫乏,信息来源单一

一是播发内容较贫乏。通过调研发现,各级主要是用于播放宣传标语(比如疫情通知、森林防火、教育和政策法规)信息服务类节目等内容,缺少娱乐内容。表现在娱乐类和结合本地实际类节目缺乏,节目内容软件上还不够理想。例如:钟山区融媒体中心表示,除了播放本地制作新闻外,有时会存在不知道播放什么内容的情况。应急广播承当的是“国家媒体”的社会责任,以主流内容弘扬主流价值,瞄准“守正创新、特色主流,奋力建设应急广播声音媒体平台”的战略目标,播放内容的贫乏,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收听丰富广播节目内容的需求。

二是群众对内容参与度不高。通过走访发现,群众对应急广播的反映的重点问题主要是广播播放时间和其生活作息不同步等。几乎没有对播放的内容提出意见,民众参与广播节目反馈的积极性不够。

(三)运行管理不规范,人员培训不够

一是管理存在隐患。广播作为政府喉舌的性质,决定了安全播出的需要,必须配备专门的广播室。调研发现几乎所有乡镇和村级平台都没有独立的广播室,广播都是放在会议室或者办公室,有被插播的危险,尤其是钟山区乡镇和村级平台播出无加密措施,风险隐患更大。

二是重视程度弱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和手机的普及,基层干部认为应急广播播放信息没有新媒体操作便捷,尤其是微信的普遍使用,基层干部更愿意通过“微信群发”来传播信息。例如,通过走访发现,钟山区双戛乡和大河镇乡级平台从建好后几乎没有使用过,双戛乡乡级平台在调研组走访时都不能使用。

三是传帮带作用发挥不够。目前,村级管理人员几乎身兼数职,管理制度不完善,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部分乡镇、村居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人员频繁变动导致对应急广播平台设备及终端的管理和使用不熟悉,在功能、作用发挥上还有差距。

四是监督评估不够。广播建设中,资金投入,组织验收,使用管理都是政府,而监管是广播公共服务体系的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来执行。本市应急广播未纳入重点建设工作,也不是各级各部门需要考核的内容,加上受到新型媒体的影响,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作用在大众眼中似乎已经可有可无。针对广播没有相应的法律或者地方性细则作为指导,考核或者评估靠主管部门实施比较困难。

四、建议意见

(一)完善财政投入为主、多元投入为辅的供给机制

一是深入推进“应急广播+政务”。加强政务部门的信息合作,广泛开拓政务资源,积极推进政府对应急广播公共服务的购买支持。鉴于我市市场和社会力量发展不够强大的原因,目前靠市场和社会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仍达不到要求。结合实际,需将广播建设资金和运维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长效运行维护机制,确保广播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建设经费、运维经费、有维护管理人员。

二是积极推进“应急广播+服务”。推进应急广播建设,要充分运用大数据,5G等新技术,以数字化改革打造广播服务升级版。做好市、县、乡、村四级统建工作。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全国网络整合和5G发展的部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政府负责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个人合理付费享有的供给体系。也可以通过制度、政策来间接管理广播公共服务供给,通过制定政策措施等对NGO、企业及个人等广播提供机构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为应急广播提供公共服务。发挥政府在应急广播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主导前提下市场的适当补充。

三是探索推进“应急广播+商务”。六盘水广播电视台,县区融媒体要整合现有记者、主持人,市场运营人员资源,加强与市场优秀机构的联手合作,推动应急广播平台向机构化、产业化、生态化演变,逐步搭建涉及供应链、营销端、服务线的上下游商业组织。充分利用网络公司的现有网络、业务,实现联动发展。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实现突破,探索寻找应急广播新的营收增长点,为应急广播平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供给丰富广播内容、建立健全需求反馈机制

一是三向并举,牢牢把握话语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以点对面进行传播,在舆论引导以及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快速传播,在各种新型媒体提供信息真假难辨的自媒体时代,对能提供全面、准确信息传统媒体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这也就彰显了广播作用的重要性。因此,在内容上,严格落实意识形态管理要求,严把各应急广播平台的内容质量关,做好三级审核和直播监播。通过大数据抓取分析平台,实时获取当前热点和传播反馈,为策划选题提供支撑。

二是三式并重,形成宣传声势。创新使用拍排浪式、滴灌式、矩阵式宣传手段,探索出具有独有宣传模式。用“好听”又“接地气”的主流内容吸引用户。聚焦资讯、知识、文化等方向,引领行业制作标准。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服务不同群体的播放内容。按照“中央厨房”理念,坚持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传播。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将“公益”导向摆在首位,通过互利共赢,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加强应急广播的宣传、推广和使用,提升应急广播的知晓度和覆盖面,遇有应急需要才能真正派得上用场。结合本地实际,制作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内容,让广大市民听得亲切,听得实用、听得欢乐,用更多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本地节目。

三是整合宣传系统资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横向整合融媒体中心资源,纵向打通“与省、市、县”融媒体平台和商业平台,提升全媒体内容生产,内容聚合能力。实现各级平台之间业务共享。通过平台融合实现与公安、消防等单位的融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四是发挥政府“中介人”作用,丰富广播内容。国家公职人员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好沟通桥梁的作用,搭建好沟通舞台。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出台广播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建立群众需求反馈等工作机制,提供“菜单式”服务、“订单式”服务,充分运用好手机、抖音等新媒体,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实现优秀作品倒灌回应急广播,提升广电主题宣传内容丰富性。帮助居民以及居住村寨认识其需求,通过走访、院坝会、社会团体,学校等渠道向农村群众介绍广播的作用以及他们可以得到的服务,激发他们的表达意识和社会公民责任感,同时归纳总结出全村的共同愿景。为农村群众提供符合本地需求的节目内容。

(三)健全广播监管和评估体系、构建吸引人才的灵活机制

一是完善监管和评估。绩效评估需要做好经济、效率、效果与公平进行分解。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绩效评价和管理倒逼政府和供给主体去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将广播公共服务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作为当前各级政府必须正视的问题。继续加强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工作的重视,将应急广播公共服务纳入各级政府日常工作,纳入各级考核范围。建立以审计、财政、广电技术等部门共同组成的监管体系,将公示制度、听证会、表决制度、专业评估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设立合理全面的考核指标,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运用情况、效益、服务满意度等因素纳入指标体系中,严格按照合理程序开展考评工作,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引入社会第三方参与评估,对应急广播公共服务效能进行评估,建立六盘水市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农村广播公共服务运行管理制度。

二是运用好应急广播公共服务法律保障体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六盘水市广播电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推进地方广播电视立法。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贵州省广播电视局的规划。积极争取各地财政、发改、应急管理、公安、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支持,推动下一步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规划纳入城市、乡村规划,确保顺利实施。坚持“建、管、用”相结合,做好运行维护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文化惠民工程服务效能。完善信息发布机制,指导应急广播机构和相关单位规范信息采集、制作、发布、共享的操作流程,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分级管理、多方协作的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完善安全播出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明确相关主体责任,确保传输播出安全。抓住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视并积极支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机遇,做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守底线的文章,全面提升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水平,增强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乡村振兴。继续发挥盘州市、水城区、钟山区应急广播功能,做好应急信息发布、疫情防控、防灾减灾、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应急工作。充分考虑农村广播维护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复杂性,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合理分解工作任务,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向重点任务倾斜。

同时,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把效果明显,方便推广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政策、制度、机制。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内容,对农村广播供给主体进行明确,放宽市场准入,同时对各供给主体的职责和权利进行明确。规定农村广播基础建设内容以及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和最终的所有权等。各级广电行政部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类机构强化主体责任、依法依规从业,共同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建设市级应急广播平台。打通政府各部门的数据、系统、业务等“信息孤岛”,发挥信息传播、民意反馈、多元沟通等多功能的信息聚合平台,架起群众与政府直接沟通的桥梁,初步实现信息共享互动,群众诉求有效表达、社会矛盾精准化解、基层决策科学合理。同时建立云端备份和异地容灾能力,为网络安全和安全播出提供有力保证。在市级、县级平台接入报警系统,实现数据异常预计,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引入智能审核,保证平台的数据的合法、合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加强与有应急预警信息发布需求的各行业、各部门的联系,完善沟通协调机制,综合协调自然资源、水利部门、气象等部门,按照突发事件类别、影响范围、应对措施、发布内容和渠道等,完善本行政区域应急信息发布机制,各本门各司其职,做到信息有效精准传播。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在应急广播节目内容制作方面,六盘水广播电视台、县区融媒体中心应有针对性、分层次对应急广播人才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研发基地,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建构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求的人才管理体系,打造广电媒体融合的核心研发团队。在各级应急广播平台管理人员选择上,严格把关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整合人力资源和文化旅游等多个部门的公共服务资源,为每个行政村和社区配备财政拨款的广播管理员,壮大乡村文化志愿者和群众文艺骨干队伍,夯实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队伍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培养、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合作引进等方式,增加广播管理人员数量,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的带头作用,通过“动员一批,带动一片,影响全村”的方式,推动了乡村治理全员化和群众化,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对乡村善治的撬动作用。组织基层平台管理人员到平台使用好的乡镇,村级学习,提升管理团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保证数量的同时,定期开展培训,形成人才保障体系,邀请具有市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广电专家团队等为基层平台管理人员授课,讲授内容发布相关知识;同时,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利用传、帮、带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完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