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在数千年的传承中,诞生了太多的传统文化瑰宝,以至于流传到了现在依然在闪闪发光,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我们传承文化一贯秉承的原则,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我们所认为的糟粕文化,慢慢地消散在了历史的浓雾之中,不见了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有些人会说,糟粕毕竟是糟粕,被遗弃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毕竟人往高处走,低处的美景怎么能挽留住孤傲的心?

可是被遗弃的那些糟粕真的全是糟粕吗?

这个问题有些沉重,实在不能做简单地进行盖棺定论,就好比我们现在人视为封建迷信的术数,其实它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术数曾经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风尚,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为理论,用来推测社会、自然、人事的吉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内涵和外延至今无法清晰定论,在学术界更缺少准确的划分,狭义上单指预测吉凶的方术,广义上则包含天文、历法等内容。

如果真的将术数定义为糟粕,那么又该将天文、历法等内容置于何地?

术数博大精深,相术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历史上从来不缺少打着相术名义来招摇撞骗的人物,这才让人们对术数产生了满满的厌恶感,不过历史上也有一些真正的相师。

秦汉时期的女相师许负就是凭借相术而被历史记忆的人物,她曾为薄姬看相,预言她会生下天子(汉文帝),也曾为周亚夫看相,预言他最终会被饿死,结果全中。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史书的夸大,但古往今来如许负这般能准确预言吉凶的人物并不在少数,至于该不该相信,那就只能看个人的感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蒋介石曾上峨眉山问命,寺庙的住持看了他的面相,就做出了四个字的评价,后来果真应验。

那么主持说了什么?

位高权重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与近现代史的进程牢牢挂钩密不可分,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政治人物。

纵观蒋介石的崛起之路,孙中山可谓是他命中的贵人。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蒋介石则被委任为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则升任为粤军第二支队司令,不过由于当时粤军派系复杂,没有根基的蒋介石则被排挤出局,只得落寞返回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闲居的时候,蒋介石曾与陈果夫、戴季陶等人合伙做交易所的投机生意,只是他哪里是做生意的人,投机生意自然不会做长久。

1922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无奈只得避难于永丰舰,蒋介石听闻之后,立即跑到广州登舰护卫孙中山40多天,孙中山大为感动,自此之后,蒋介石便赢得了他的器重。

想想也是,人们从来不太能记得到锦上添花的庆贺,倒会对雪中送炭的感激铭记于心。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决定建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用来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则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的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别小看了军校校长这一职务,后来蒋介石得以在民国时代翻云覆雨,这一职务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培养出的不少军官都成为了蒋介石的嫡系下属。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则一步步掌控了国民革命军,后来还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总统,领导国民党长达半个多世纪。

只是即便如此位高权重,蒋介石依然颇为迷信,甚至还曾去道观求神算命。

四字评价

说来倒也很有意思,蒋介石无论名字还是字,都出自《周易》一书:

(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当然,他的名字并不是爸妈给的,而是他自己在30岁左右所另取的,所以单从这件事来看,就可以推断,蒋介石十分推崇《周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蒋介石已经发动了近十年的内战,依然无法在国内取得绝对的控制权,他自然会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失落感。

当时恰逢陈诚要在峨眉山一带举办军官训练团,在正式开营之前,陈诚则盛情邀请蒋介石参加开营典礼。

蒋介石向来很重视军官训练团培养干部的事情,所以他便带着宋美龄出席了这次典礼。

典礼结束之后,蒋介石便叫来陈诚询问私事。

原来蒋介石在来之前就听闻,峨眉山上有一位主持,据说是一位得道高僧,不仅能推算命理,而且能算命卜卦,十分灵验,所以他此行的目的还要见一见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诚听闻此事,自然立即去办,然后带着蒋介石去见了这位主持。

这位主持见到蒋介石之后,自然也明白他此行的目的,他略作推演之后,面色凝重地送给了他四个字评价:

朝不保夕。

日后应验

蒋介石听到这四个字之后是什么反应,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这四个字彷佛梦魇一般伴随了蒋介石的后半生,而他最终的结局,也正好对应了这四个字。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则开始疯狂掠夺胜利的果实,国共内战也就此拉开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在战争中,蒋介石屡遭失败,战略进攻被迫转为战略防御,不得已之下,只得被迫收缩防线,实行重点防御。

后来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维持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被全部消灭。

新中国成立之后,蒋介石只得败逃台湾,中国大陆再也没有他的栖身之地。

蒋介石落得这般田地,朝不保夕的谶言,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蒋介石或许也因此认为这都是命中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在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根植于中国大地和人民的共产党才是众心所向。

所以,无论当初蒋介石得到什么样的批语,他的失败都是无法避免的,毕竟国民党终究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而中共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更是历史的必然。

由此我们也可以这般来看,寺庙的主持有没有相人的能力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应该洞悉了国民党的本质,才对蒋介石做出这样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术数是封建迷信也好,不是也罢,应不应该相信,值不值得相信,也全在于个人,但无论如何,术数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您对此又是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