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人到底有多爱竹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培育和利用竹子的国家。全球已知竹类88属1640余种,中国就有39属800余种。因为竹林面积广大、种类繁多,所以有着“世界竹子看中国”之说。
从菜肴到器具到居所再到品格,竹子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直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对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中国人和竹子已相偎相依数千年,但很多人其实未必了解它。走进竹子,你会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01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竹?
从许多竹字头的汉字,如箪、簋、箸、筐、篮、笥、箱、笼等,就能看出中国人和竹器的亲密,浸润着中华文化特征、工艺独特的竹产品,展示了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
据考证,早在汉代竹子做的生活物品,就已有60余种,明清则达到近300种。中国人的居住环境里,有了竹子才算雅致。猗猗绿竹、竹坞寻幽,正是中国园林的经典景色。
直到今天,竹子依然是傣族、佤族、景颇族等民族的建筑材料。
对中国人来说,竹子更是一种品格和精神,竹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象征挺拔坚韧、虚而有节的君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竹自况,以竹明志。
02竹子在气候变化时代的低碳使命
与松、梅合称“岁寒三友”的竹子在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的时代,又挑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担子。
时至今日,中国竹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
竹子生长迅速,土壤下根系发达,可以牢牢地抓住土地,净化土壤并防止水土流失。一棵竹子可固定6立方米土壤,1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吨,竹子产业因此被称作黄金绿色产业。
相比一般森林,竹林有着更强的固碳能力,年固碳量是热带雨林的1.33倍,是杉木的1.46倍。我国竹林每年可实现减碳1.97亿吨、固碳1.05亿吨,减碳固碳总量达到3.02亿吨。比同面积树林多释放35%的氧气。
(tips:固碳也叫碳封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
03一次造林永续使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清代的郑燮这样赞美竹子的顽强的生命力。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竹子虽然外表巨大如树木,但是它实际上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如野草般快速。
“竹节间分生组织的细胞不仅分裂快 ,而且伸长的速度也快,每一个竹节都像一个生长基地,这些工地一起施工,就能在短时间内把竹子这座大厦建立起来”
一棵竹子从竹笋破土到长成新竹,只需56天,一个20厘米高的竹笋一夜之间能长成2米高的竹竿,“留三砍四不留七”,竹子4年便可利用,而木材需要至少10年以上才能利用。
【一株高20米的树生长可能需要60年,而一根20米高的竹子只需约60天】
竹林年年出笋长新竹,再及时轮伐,次年栽种,形成完整的固碳循环,可谓“一次造林,永续利用”。
04以竹代塑 以竹代木
具有疯狂再生战力的竹子延续了从古至今的使命,被制造加工成多种多样的竹产品,替代高碳产品,助力实现碳中和。
联想集团通过自主研发竹纤维包装,将“以竹代塑”倡议落地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融入在全球上千万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之中。800多万件,销往18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竹以新的形式走向世界。
竹芽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
到了第五年,终于破土而出,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用半个月时间就能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只专心做好扎根这件事,为第五年的"野蛮生长"提供基础。
碳中和亦是如此,前期的默默扎根总是充满不解和等候,但不懈生根、坚持数年后,等待我们的将是像竹子一般疯狂生长的可持续未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