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终年不洗澡,不吃药的93岁宫女苏麻喇姑逝世,51岁的康熙为了再见她一面,竟两次下旨延迟入殓,随后下令以嫔妃的礼仪为她办理丧事,并将她的灵柩与孝庄太后的安放在一起。

苏麻喇姑,原名叫苏沫儿,是蒙古族牧民家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就被卖到了科尔沁贝勒府当奴婢。

但她很幸运,被选中贴身照顾二格格布木布泰,而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

1625年,13岁的孝庄嫁给了34岁的皇太极,苏麻喇姑作为陪侍也一同前往盛京。在陪着孝庄学习的过程中,苏麻喇姑特别努力,后来就能满语读写,而且水平还不低。

苏麻喇姑不仅能干,而且细心,把孝庄的日常起居,还有屋里屋外的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孝庄对苏麻喇姑非常重视,也很信任她。

然而,1643年,皇太极过世,那时孝庄31岁,她的儿子福临也才6岁。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已经成年,还有比福临更小的弟弟博果尔,以及多尔衮等一些叔叔辈的人,他们都有争夺汗位的野心。

当时,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多尔衮手中,而且依照清朝的祖制,由于顺治年纪尚幼,孝庄只能每月与自己的儿子见一次面。

孝庄心中烦闷,担心多尔衮可能会篡位,又担心年幼的顺治无人指引,容易被人利用。

这时候,孝庄想到了苏麻喇姑,安安排她对顺治进行更多的指导。后来,多尔衮去世后,顺治正式掌权。

1653年,佟氏成为顺治的妃嫔,虽然并未得到太多的宠爱,但幸运的是,第二年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玄烨,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康熙皇帝。

然而,康熙2岁时就得了天花,那时候,天花是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为了防止病毒扩散,顺治将康熙送出紫禁城,来到了一座位于城外的宅邸“避痘”。

在这段期间内,只有苏麻喇姑每天骑着马,往来于慈宁宫和康熙避痘所之间,不辞辛劳地教他宫廷的礼仪法度,做人的道理,以及满文。

由于从小就与亲生母亲佟妃分开生活,康熙从苏麻喇姑身上体会到了久违的母爱。他亲切地称呼苏麻喇姑为“额涅”(妈妈),以表达对她的深深依赖和亲热。

1687年,孝庄病重,苏麻喇姑怀着悲痛的心情,昼夜不离地侍奉在她的身边。每当听到孝庄的动静,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她的床前,尽心尽力地照顾她,孝庄最终还是离世了。

临终前,她叮嘱康熙要时刻关心苏麻喇姑,不要让她感到寂寞。失去至亲的康熙深感悲痛,他将苏麻喇姑视为自己的母亲,决定尽自己所能照顾她的生活。

可是,苏麻喇姑的悲伤并未因此而结束,年事已高的她经常处于一种失神悲眩的状态,让人看了都感到心疼。

康熙不忍心看到她这样,于是,康熙决定将十二阿哥胤裪交给苏麻喇姑抚养,这使得苏麻喇姑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在清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达到嫔妃级别的妃嫔才有资格抚养皇子。

在苏麻喇姑的抚养下,胤祹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聪明才智和道德品质。他没有被卷入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的纷争中,而是选择了安度一生,这不能不说是苏麻喇姑的功劳。

1705年,苏麻喇姑的生命走到了最后一刻。此时的康熙正在外微服私访,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命皇子们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轮流守灵。

不仅如此,他还特地下了两道旨意,将苏麻喇姑的入殓时间推迟了15天,务必等他回去见苏麻喇姑最后一面。

最后,苏麻喇姑按照皇室妃嫔之礼下葬,养在身边的十二阿哥胤裪亲自守灵,而且还把她葬在了孝庄陵墓的附近

苏麻喇姑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有两个异于常人的生活习惯:一是终生不吃药,无论病多重都从不用药;二是终年不沐浴,仅在除夕用少量水擦身,擦完再把脏水喝掉。

这两种习惯源自她的蒙古血统,在蒙古族的文化中,对水和药物都怀有一种神圣的敬意。苏麻喇姑的这两种习惯,可以说是对这种敬意的具体体现。

苏麻喇姑陪伴孝庄长达五十年,做事尽心尽力,她为康熙和十二阿哥胤裪的成长和教育付出了心血,她的忠诚、敬业和付出得到一致的认可,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一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可以凭借后天努力获得成功,是金子总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