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冷空气影响,近日很多地方转为寒冷状态,虽然白天中午最高温可达十几度度,但日夜温差剧烈,入夜后最低温可达七八度;大家需特别注意剧烈温差导致心血管风险上升。

在临床上,脑中风及心肌梗塞易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剧烈时发生,特别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曾罹患心血管疾病与中风病史等,寒流来袭时可能造成血管剧烈收缩,导致血管中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务必做足保暖动作。

近两周气温比起上月明显下滑。随著寒流来临,院内心肌梗塞的病例也呈现上升趋势,提醒高危险族群及年长者应穿戴御寒衣物。现今布料材质科技进步,不一定要穿传统的厚重衣服才能达到保暖效果,可选择轻量的羽绒背心或羽绒衣外套,也有显着的保暖作用。

高风险族群要注意颈部及躯干的保暖,由于颈部直接影响进入脑部的血流温度,曾发生中风的病人应注意颈部保暖。至于有心血管问题的族群,则要当心身体及躯干保暖,避免刺激血管,增加心脏负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晨运动增心血管事件风险? 一旦出现“3状况”就应停止锻炼

至于假日抽空运动的民众,尤其习惯“清晨运动”的长者,随身携带保暖衣物更是必要之举。清晨因“辐射冷却效应”之故,常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心血管病人在半夜或清晨起身离开被窝时,务必先穿著长袖或保暖衣服,也可使用暖气维持室内恒温,减少起身时冷热交替而诱发心血管病变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服用三高药物如抗凝血剂的朋友,半夜起身时易失足跌倒,可能撞击头部造成脑出血,应格外小心。值得补充的是,近日气温骤降,加上配戴口罩者的比例越来越少;因心血管疾病及肺炎感染挂急诊的病患明显增加,提醒高风险族群仍应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依照建议施打流感及肺炎链球菌等疫苗。

此外,天冷时从事剧烈运动会增加流汗及脱水,每年马拉松都有发生心因性猝死的状况。高风险族群参加路跑活动时务必量力而为,一旦发现胸闷、体能耐力下降或有气喘情况,应立即暂缓运动,并补充适量水份及电解质以保护心血管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晚温差大“2件事”要少做! 医:恐让血管变脆、增猝死机率

不少人认为抽烟或饮酒可以保持身体的温暖,事实上在冬天这样做,反而有潜藏的高致死风险。举个例子来说,以抽烟来说,冬季时人体感官较为迟钝、麻木,抽烟者往往因受不了寒风而大口吸烟,吞下比平常多出好几倍的有害物质,导致血管收缩剧烈,无形中使血管变窄、变硬、变脆,升高血压,增加中风与心肌梗塞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酒精虽然能刺激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产生温暖的感觉,不过其带来的温暖感受并不能持久;相反地,酒精将导致体表血管舒张、鬆弛,使体热的散发程度加快。在这样的状况下,血管来不及收缩,身体御寒能力反而下降,更容易受寒、感冒,甚至增加失温与猝死机率。

寒流来袭,大家要谨记少碰烟酒,也提醒一点,夜间与清晨时体温较低,睡觉前应将保暖衣物备于床边,半夜或早上起床,应先在床上活动四肢或伸展暖身,促进血液循环、早起时也可多喝温热开水。慢性病患者或长者如有身体不适的状况,应尽速就医治疗,避免心血管或三高问题恶化影响其他器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容易“手脚冰冷”体质必看! 9食物适度吃化身“行走暖炉”

在气温骤降、日夜温差极大的状况下,若是容易手脚冰冷的体质,其实可以靠饮食做缓解?

事实上生活中有不少食物可以帮助产热,其中9种食物不仅容易取得,更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代谢力,“自带暖炉”的效果:

1. 老姜。老姜含有丰富的“姜烯酚”,是能使身体暖和的营养素民众不妨在冷天多喝蛤蜊姜汤、热姜茶,帮助身体暖和。

2. 辣椒。“辣椒素”是辣椒的辣味来源,辣度越高越能感到身体发热。辣椒素也有助促进血液循环,若较为怕冷的朋友可以适度吃辣帮助排汗。不过,肠胃道较为敏感者建议避免空腹吃辣。

3. 黑胡椒。富含“胡椒碱”可以帮助驱寒保暖;不只如此,黑胡椒也能帮助抑制脂肪合成。因此减重者可以用黑胡椒代替盐巴、味精、酱油等做食物调味。

4. 姜黄。为强抗氧化剂,富含“姜黄素”,帮助身体产热、提高代谢力。姜黄也有丰富的铁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5. 大蒜。大蒜素有助血液循环、增加代谢,建议将大蒜压碎后等待15分钟再食用。平时也可以将大蒜融入料理中,如蒜头鸡汤、蒜头炒菜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韭菜。韭菜属于辛香料食材,能帮助血液循环。因此不只怕冷的民众,也推荐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者可以适度食用。

7. 热红茶。红茶中的“茶黄素”能促进能量代谢、维持体温。曾有研究指出,饮用热红茶时,体温下降的速度较慢,暖和的感觉能够有效延长。

8. 70%以上巧克力。巧克力虽属甜食类,不过70%以上的黑巧克力,糖分添加较少;且其富含“可可多酚”、“类黄酮”与“可可碱”,分别有保持身体循环力、增加大脑血流量与协助调节情绪的效果。

9. 肉桂。肉桂含“肉桂醛”,有助身体产热、提高体温。有喝咖啡习惯者可于热拿铁或卡布奇诺中加入适量肉桂粉,帮助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冷小心“急性心肌梗塞”瞬间夺命! 长者、慢性病族群注意“8大要点”

最后,我也提醒民众,处于季节交替时节、低温或温差大的环境下,65岁以上长者或慢性病、三高患者应注意以下,以预防急性心血管疾病或中风发作。首先,冷风接触头部、颈部易导致身体不适,因此围巾、毛帽、厚袜与具包复性鞋款是必须装备。早出运动长者与晚归上班族,保暖配件更缺一不可。

饮食方面,清晨起床时身体容易缺水、血液也相对黏稠。有早起习惯之长者或上班族,在下床后应先饮用300ml温水,使血液浓稠度降低。另外,冬天相约好友大吃到饱,摄取高油、高糖食物搭配酒类、高钠汤底,皆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因此民众聚餐时应多摄取蔬果等高纤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众最常于秋冬从事的休闲活动:泡汤,同样需要注意。在用餐或饮酒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若随即将身体浸泡于热水中,恐使血管在短时间内剧烈收缩,导致晕厥、心悸等急性疾病。建议饭后2小时喝汤最为合适,且汤的温度避免超过40度。

运动方面心肌梗塞等症状好发于清晨时段,建议65岁以上长者于早上9-10点、气温较为稳定时再外出运动。运动时务必做好保暖措施,且应随时补充水分。也呼吁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定期量测与记录自己的血糖、血压、血脂数据;并遵从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症状。

如长期外出不在家,长者或慢性病患者应注记平时就诊医院、诊断、药物过敏史,如医师有开给紧急备用药品,应随身携带。若出现典型心脏病征兆,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头晕或昏厥,建议尽速就医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