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汝平生功业,中美关系破冰。

关注山光客,一起见证历史落幕。

历史只有在回顾时才有意义,而且永远不会有最后定论。——亨利·基辛格

冥顽不灵的冷战遗老撒手人寰,背叛美国价值观的软骨叛徒今日去世,作为一名实用主义者,基辛格被本土左右两派冠以最深的恶意。

但无可辩驳的是,基辛格始终是名爱国者,维护着美利坚的利益,哪怕生命最后时刻,还在想着为联邦发光发热。

在几个月前,这位百岁老人还乘坐着越洋飞机,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为中美的紧张局势调和。

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无法消弭争端和分歧,但和平与发展始终是时代主题。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证明了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大国完全可以合作共赢,也展示了双方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双方开始破冰,不断加深交流合作。

在50多年的时间里,毛主席、周总理与尼克松先后逝世,但基辛格依旧担当着桥梁作用,维护着那份来之不易的成果。

竭尽所能避免大国之间的战争,努力在相互竞争的国家之间寻找平衡点,基辛格在用最好的手段维护美国利益。

1923年出生的基辛格是名犹太人,但他成名后却没有选择建国后的以色列,而是留在了庇护过他的美国。

基辛格的青少年时期成长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因为希特勒的上台而开始颠沛流离,他曾亲眼目睹数十个亲戚被送进毒气室。

罗斯福新政后的美国有足够包容力,给了基辛格安全和信心,他也是对这个国家有了别样的感情,在20岁时加入该国国籍,并参军入伍。

从一名普通的列兵开始,到后来的军士、中士参谋和上尉,这都是基辛格在欧洲战场上不断晋升,带着荣誉和一定财富退伍。

绝望无助时给予栖息地,拼搏进取时提供上升渠道,也无怪乎哪怕是犹太人也死心塌地。

基辛格被推荐至哈佛大学学习,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和哲学博士文凭,他也是在此期间创立并完善了独属于自己的均势理论。

基辛格的均势理论以国家利益为基础,将核力量与军事政治相勾连,在实践运用中取得奇效,他也因此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风云人物。

尼克松上台后,基辛格作为重要幕僚,那套为了利益,互相利用,分而治之,以取得对自身有利的相对均衡状态的理论,被运用到极致。

彼时的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内有盟友的离心离德,外有对手的虎视眈眈,作为国务卿的基辛格要创造己方的均势,中国就是最好目标。

而中国与苏联交恶,甚至还有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边境谈判的开启,社会主义阵营的同室操戈,国家领导人面对封杀要寻到新的出路。

哪怕双方都有意愿,进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一方的大街小巷里贴着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标语,另一方反共依旧是整个社会的主流。

以乒乓外交为契机,双方秘密敲定了特使访华计划,并由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基辛格率队来访。

基辛格是站在历史节点,他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成为历史。

“我和一位伟人一起努力,在顷刻之间就跨过了意识形态的重重障碍,虽然从无情的历史角度衡量,这只是短暂的片刻。”

虽然基辛格只是尼克松的代表,但随着中美关系的好转而水涨船高。

1972年,中美签立《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在之后的不断交流合作中,他的破冰作用也是被反复提及。

哪怕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竞选失败,基辛格因为相关影响退出政坛,中国人民也依旧是把他当作老朋友。

说起来,基辛格也挺不容易,他的心脏已经做过三次手术、听力退化、右眼失明,但也依旧坚持要来北京拜访。

作为一名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政治家,在中美紧张的局势面前,他是双边关系的缓冲人物,是分歧和争端间的保险。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朋友的情面让中方有意愿继续坐在谈判桌上,更重要的是,基辛格在外交事务上的耐心、克制和理性更能让双方达成共识。

关于基辛格的去世,他的努力却没有白费,中美关系解冻,双方领导人的会晤足以让其瞑目。

原创不易,期待更多关注。